中国正史编纂者有一种倾向,历史人物非黑即白,忠臣一心谋国,披肝沥胆,这些人从来就没有错误,奸臣阴险狡诈,聚敛无度,从来没有干过一件好事。
我们需要辩证去看,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件事,还是一段历史。
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
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魏忠贤难道就是十恶不赦吗?
还是那句话,这个辩证去问题才能得相对出客观的答案。
天启皇帝在临死前曾专门叮嘱他的弟弟朱由检(后来的崇祯)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说明有他的道理。
魏忠贤当然不是什么好鸟,但是罪人也是相对而言的,一个小偷小摸的偷车贼和一个连杀十几人的杀人犯肯定相对而言小偷小摸的好,魏忠贤就是这个小偷小摸的,东林党就是这个杀人犯。魏忠贤贪污主要从老百姓和大地主身上捞钱,捞完了还会拿一部分给边军,东林党就是代表大地主阶级,所以捞钱上他们只会从老百姓身上捞,捞完还全部中饱私囊,贪污和阉党比不分伯仲,但老百姓的负担更重,因为被剥削对象只剩下老百姓了,代表地主的东林党不会为难地主,所以才整得崇祯裁驿站,才整出李自成,张献忠之流。阉党当政好歹给老百姓留口饭吃,东林党是连饭都不准备留,这就是区别,所以相对而言魏忠贤是好人,但如果以绝对标准来说,两边都不是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