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我还站在三尺讲台上,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转眼间,身份却悄然转变成了小学生家长。这种职业跨度带来的不适应,时常让我有些无所适从。
周一到周五,学校的工作已经让我应接不暇。在教室里,面对学生们求知若渴的双眼,我总能打起十二分精神,耐心地答疑解惑,温和又细致。可一回到家,刚吃完晚饭,还来不及歇口气,就得开启辅导儿子功课的模式。
儿子刚上一年级,最让我头疼的就是语文拼音。由于没上私立幼儿园,学前基础几乎为零,之前在家偶尔教教,也是蜻蜓点水、收效甚微。现在拼读对他来说,简直像难以翻越的大山,每读一个音节都极为吃力。看着他磕磕绊绊的模样,我的焦虑与急躁一股脑儿全冒了出来。
古诗背诵也是个难题,为了让他记牢,我只能反复督促,让他第一天读几遍,第二天接着读,睡前再巩固。虽说两天下来能勉强背出来,可过程中的艰难只有自己知道。更棘手的是,儿子生性贪玩,把作业纯粹当成任务,一心只想快点写完,完全没有复习的意识。
我呢,忙活一天,耐心与精力在琐碎工作中消耗殆尽,碰上儿子学习上的“老大难”,情绪瞬间失控,忍不住冲他发脾气。可每次发完火,瞧见孩子委屈又无辜的小脸,满心懊悔又涌上心头。平心而论,抛开学习不谈,儿子平日里懂事又贴心,是个很暖心的小家伙。
到底该怎么打破眼下这个僵局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或许,是时候调整辅导策略了。不能再一味枯燥地灌输知识,得想办法把学习变得趣味盎然,激发孩子的主动性;也要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别让怒火伤了孩子的心。相信慢慢摸索、调整,总能找到适合我们母子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