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游泳了,这应该是距上次有一年了吧?游泳应该是需要心情的,有的时候很长时间都不想去一次,有的时候天天都想去。我学游泳已经有几年了,学了蛙泳,自由泳,仰泳和蝶泳也尝试了。蛙泳游的还可以,自由泳一直就没有学好。中间有一段时间觉得是自己受湿气的影响,总爱在暖和的地方呆着,身子也比较软弱无力,所以也对游泳有了一点儿忌讳。今年应该是什么事触动我了吧?我又惦记起游泳来了。其实游泳和外面的天气是没有太大关系,反倒是冷天,对于我们室内游泳来说更是有优势,因为外面冷,水里面就显得热乎一些,这种里外的差距就小了,不会有那种拔凉的感觉。
照旧还是一个人开辆车悠悠逛逛到了门前,我的心里一直在默念,一定要放松,一定要放松,不能紧张。有的时候觉得自己的某些活动是被自己逼着做的,是大脑的命令,而肢体呢,还没有适应过来。也许我的肢体还有着旧日的一些什么记忆,总是不能协调大脑的活动,所以游起来就会很僵硬。我想象自己是一只水母,我的司令部都在脑子里,我的身体自由运转,不会被什么BANG架着。我想游泳就应该是这样,我的大脑有游泳的意愿,然后我的肢体就像鱼儿一样随波浪漂浮,达到身心的一种完全休憩的状态。
好久没来了,我当然最担心的还是水温问题,我没有在任何水温都下水的勇气,那些冬泳运动员对我来说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到了换衣间,我忍不住还是要问旁边的刚刚游完泳的人,水凉不凉?这个话题是我们游泳人常常说的,因为凉真的是一大障碍,很难受的一件事。我得到了一个很让人心宽的答案。其实我也知道这种问题最好不问,对方是刚刚享受了游泳乐趣的状态,早把最初的冰冷忘记了。除非她冷到没有下水,才会跟我实话实说。更衣室的状态也说明问题,几个人都悠闲的换着衣服,没有哆哆嗦嗦的,这是温暖的征兆。这位姐妹儿还善意的告诉我,在泳池的南边下水,那有阳光。在那么大的水池里游泳,要依赖穿透玻璃的阳光,我心里隐隐有一点儿担忧,难道水还是很凉吗?
我有一个浅黄色的塑料包,里面装着我的游泳用具:一副近视的游泳眼镜,一对儿耳塞,一只鼻夹,还有一只小号沐浴露。洗发膏我没有带,一方面早晨刚刚洗过头了,另一方面我不再依赖它给泳镜除雾了。现在的我对于泳镜的清晰度要求不高了,模糊点无所谓,如果达到能丢掉泳镜才是最高境界,就像有一年我看见那些横渡松花江的人,他们都没带。今天我特意想着带毛巾,以前有几次都忘带了,湿淋淋的穿衣服的感觉实在不是很好。记得还有一次,我竟然忘记带泳帽,不得不重新跑回车里把它拿出来。那种折腾实在是想打自己两下。
在泳池边又见到了我以前的教练,他正对着泳池坐着,默默的看着水里的人。水里面并没有几个人,也没有谁在和他学游泳,他应该就是在等时间吧。我走到了泳池的南侧,看到水里是有那么几点日光,但感觉也不见得暖和多少,而且南侧离男更衣室近,我觉得别扭,还是走回北面我经常入水的地方。今天的感觉不像我记忆的那种凉,于是我准备下水。脱掉红色拖鞋,光着脚,踩上浅蓝色铁制扶梯,清凉的水没过脚面,温度还行,这让我有勇气又踏入下一级台阶,依然不是那么刺骨。可是整个人站在水里的时候,腰部还是觉得无依无靠,凉意弥漫全身。没有办法,每次游泳都要承受这份凉水的冲击,今天水温是26度,不能说太凉,但是如果是28度,那是比较舒服的,差了两度,身体上要受一点罪的。
虽然冷我也不敢马上游起来,毕竟这么长时间没有复习,有些动作我担心自己会忘了,我是尝过在水里无所依托,要Ni水的那种滋味的,我不想因为一次玩而让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我像初学者一样,两手抓住栏杆,让身体漂浮起来,然后,再两脚着地落下来,这是游泳最开始要学会的能站立的动作,是必备的一种安全保障。试了两三次,我感觉我的肢体还记忆着动作,于是我放开了两手在水里游动起来。
我还是能够自由的呼吸的,我的脚还是能够自由的蹬起来的,但是毕竟很长时间没有游泳了,游了几步,就是觉得有点累,我慢慢的到了对岸,这是25米,逐渐的我又适应了水里的生活,身心都自如了。
喜欢来游泳不仅仅它是一项身体的锻炼,更喜欢这种水的环境。这水面虽然并不大,长50米,宽25米,但是有波浪水又很清澈,就是像大海的感觉,尤其你在水里的时候,把眼睛虚起来不看四周,那么你就是在汪洋大海里。其实有些海水还是浑浊的,这点它比不得泳池。我更喜欢泳池里的光影,是偏蓝的,又有红又有黄,细看是七彩的,它们不像在调色盘上一样静止不动,而是随着水波在漾来漾去,水波的形状也是柔软的曲线,很像成熟女性的身姿,有的时候也会成为一个个椭圆、三角、斜眼儿什么的,随着人们的游动荡来荡去,很是美丽。去看过北京的水立方,这座建筑的外表就是一块一块水波的图案,不知道设计师是什么创意,那蓝色的水波和眼前泳池里的水波如出一辙。夜晚的水立方酷似大海,我眼前的水面就是流动的水立方。
每次来游泳碰到的人并不多,这是周末,比平时要多出几个。今天没有小孩子,多数是年纪大的人,有一位比我还要大个十来岁。一位姐妹儿手里拿着粉红色鱼板在学游泳,问她学多久了,她说学了十来次还是不会换气。问她在跟谁学,她望了望那边的两个人说,和同伴学的。想起我当初请了教练,整学了十节课,才有了一点眉目。她和女伴学应该是轻松的过程,没有什么压力,但是这样也不容易学会。毕竟学习是需要有一点心理紧迫感的。
一个小男孩儿应该也是不会游泳,他在水里奔跑,太空步一样的,一圈儿,又一圈儿。他个子高腿长,所以动作还很流畅,应该是在找感觉吧!后来我看到他的同伴也给他找了一只塑料板,让他抓着板子往前漂。他最终还是没有敢漂浮,依旧在水里跑圈儿。我想跟学游泳的人说,为什么不去找教练呢,看教练寂寞的在一边呆着。和教练学虽然要花费一点人民币,但是学起来还是很快的,能自由的畅游和总是自己揣摩,当然不一样。有些专业的事儿就是要专业的人来做。
我游了几圈蛙泳之后还想复习我之前一直学的抬头蛙。之所以想学这种游泳的方式,是我考虑到如果到野外没有泳镜的情况下,我怎么游泳?我是依赖惯了泳镜,甚至鼻夹和耳塞的人,但如果真的有一天在野外有了什么情况,我需要下水的时候,我很难适应环境,如果会抬头蛙,就能自由的把脑袋浮在水面上,没有了到处找泳镜的尴尬。
虽然时隔近一年没来游泳,但我的手脚还是记着我的一些动作的,我的抬头蛙还是能轻松上手,这个动作是需要体力的,他不像蛙泳一样蹬一下腿,会漂浮出去。需要一直蹬腿,我的体力有点儿扛不住,总是游个十几米就不得不改成蛙泳,需要长呼吸一下漂浮一会儿了。教练曾经教过要领,但我并没有学会。我曾看到一位比我大几岁的姐姐游抬头蛙,能绕着泳池一圈,就像杂技演员踩着独轮车,轻松自如。对于一个学不会的人,常常会生出羡慕嫉妒恨来,只有自己真的会了之后,才慢慢不当一回事了。
努力的回想教练用手拨动水面的动作,我试了几次,我感觉自己的问题就在于呼吸不均匀,很累。泳池里有几个人在游自由泳,他们沿着泳池边一圈一圈的游,要常常看着他们点,否则就有和他们撞上的危险。在泳池里和他们相撞是很难摆脱的困境,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憋着气游开,对于初学者不想遭遇。还有一位女士游仰泳,像一条小船,从这岸漂到那岸。这也让我羡慕,仰泳,我能游几步,但是鼻子总爱呛水,需要带上鼻夹,今天不想尝试,我专心练我的抬头蛙。
我还练蛙泳的速度,我觉得我的腿缺少肌肉,所以游起来很慢,夹水时双腿没有力量,一次游不了多远。这样用心的练习很消耗体力,但消耗体力当然是我愿意的,我摸着我的腰身少了很多赘肉,觉得有一点自豪。其实游泳是不挑身材的,我见一位大姐应该足有一百五六十斤,还游的像一条大白鱼,不知他游泳的目的是什么?也许是真的喜欢吧。
经过几个回合的训练,我终于能游出25米的抬头蛙了,都说突破身体的极限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法,我对自己有了信心,抬头看看墙上的时间,不知不觉,我竟然游了一个多小时了。
上岸洗浴也是我喜欢的一个环节,这种自如的冲水,也是对身心很好的放松。这次的游泳经历很好,我开始盘算是不是要购买游泳卡或者干脆办一个年卡了。
游泳之后的人和之前有一点儿不一样,当我坐在软软的床上的时候,看着外面的楼房,我会想象如果水底世界也这样的精彩,会是什么效果?空气如同水面一样的透明,房屋都稳稳的站在水中,这应该就是江南水乡的特有景致吧!我是北方人,离大海远,离江南更远,可就是喜欢烟雨江南,细思量就是喜欢那种水光涟艳的柔媚。记得当初女儿在大连上学的时候,我到这个海边的城市,曾经下决心一定要搬到大连来。在星海公园看到那么多的人,穿着五颜六色的泳衣,如同一幅水彩画一样,我十分向往这样的生活,可是有些事情并不是轻易做到的,所以我喜欢到游泳馆来。
很多人对于游泳很抗拒,让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不尝试一下新的生活方式呢?难道就真的不向往吗。甚至有的人说游泳是一项极限运动,我不理解为何年纪轻轻却有如此老态的思维。去年有的城市突降大雨,地铁进水夺走了鲜活的生命,我更觉得学游泳的必要。一技在手毕竟多了一分希望啊。
我庆幸自己是喜欢新事物的人,即使到很老很老,也依然要追求最鲜活的人生。这才是生命该有的样子。既然来人间一趟,为何不活得汪洋恣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