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
1.科学研究领域的兴起、发展或终结,依据的是理论和方法的自然选择过程。
对人类问题的科学态度是真正的心理学的核心所在。
2.伪科学有以下特征:它们总是
•提出一个无法被证伪的主张;
•强调支持证据而忽略反驳证据;
•将提供证据的任务强加给怀疑者;
•过度依赖个案逸事和见证叙述;
•逃避同行评审所提供的审查;
•与已有的科学知识缺乏关联性。
3.相应地,科学有四个典型标准:
•可证伪性;
•概率性预测;
•经过同行评审的公共知识;
•建立在聚合性和共识之上的科学知识。
4.内省、个人经验和见证叙述都被认为是不充分的检验,不能用来证明关于人类行为本质的心理科学主张。
但这些却恰恰是大多数伪心理学“疗法”安身立命的根本。
5.许多对科学心理学的抵制都可以归因为“利益冲突”。许多伪心理学已经发展成价值数百万美元的产业,公众没有意识到,行为主张也可以用实证方法来检验。
6.菜谱式知识是指那些只告诉你如何去使用某物,但对其基本的运作原理一概不谈的知识。
7.真正的心理学研究文献充满了各种限制条件、对聚合性证据的关注以及对不同研究方法之间关联性的探索。
8.心理学具有双重人格特征,极端缜密的科学与伪科学及反科学的态度并存。
心理学的某些领域,特别是与心理治疗有关的领域,仍然深陷于不科学的实践中。
9.心理学在意识形态上的严重同质化,研究者的政治意识形态很可能会影响他们设计研究的方式,或对结果的解释。
10.科学之所以如此有效,是因为科学家处在一个相互制衡的系统中——持有不同偏见的科学家可以对其进行批评和纠正。
科学家并不比一般人客观;相反,是科学的社会过程让他们保持诚实。
如果不建立公开透明的规则,没有诚实的土壤,那么科学家也就变成了江湖骗子。
11.偏见盲点:指人们很容易发现他人决策中的偏见,但难以察觉自己判断中的偏见。
12.大部分个人心理学理论都以“事后诸葛亮”的方式解释一切,对未来没有预测能力,也无法给我们提供任何信息。
一行精华:
对人类问题的科学态度是真正的心理学的核心所在。
科学的四个典型标准:可证伪性;概率性预测;经过同行评审的公共知识;建立在聚合性和共识之上的科学知识。
触动,反思,改变:
心理学由于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包括外在表象与内在本质的联系,因此特别容易被公众从科学的范畴中移出来。
人人都是自诩的心理学家,人人都能轻易从自己的鲜活性个案特例和见证叙述中,总结出一套似乎能自圆其说的“理论”,这就给各种伪心理学的“登堂入室”提供了温床。
由于科学那严格的四个标准,科学的心理学往往难以迅速获得公众的信任,很难广泛传播,它留出的空间,也被伪心理学轻易占据了。
再加上心理学家也是人,也存在各种偏盲点,也犯过不少错误。因此就难怪公众对于心理学的印象不那么好了。
这本书最大的作用就在于此,从认知基础上拨乱反正,才最有助于真的心理学的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