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职场中的一些选择问题:
因为一开始当我们踏入职业生涯的时候,就要思索自己到底想做什么,以及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规划是什么。选择职业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尽量的不要被工作所累。也许在某些时候我们经常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期间性迷茫,或者在我们走走停停的时候会发现沿途有更好的风景适合现在的自己。其实人是需要安全感的动物,马斯洛需求理论中讲究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如下图所示)。当我们在前期没有能够如愿选择上自己最想要的工作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摆正自己的心态,退而求其次,曲线救国,比如想做产品经理不容易,我们可以先从产品运营做起等。正如一句话所说的,我在我做的事情上做到优秀并不一定是我真的喜欢目前的这份事业,我要当领导、我要往上爬,只是为了吸收这份工作中的于己有用部分,只是为了证明当我选择下一份工作的时候拿出一份亮眼 的成绩单,得到下家的肯定。蹭一波当下的热点,虽然现在大家都在谈社会需要和自我实现,这两个层级比较高端,但一般人还没有达到这个层级,另外因为滴滴顺风车被害事件,昆山龙哥事件,以及阿里P7级程序员在自如发生白血病不幸事件,反而表示现阶段的安全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这些事件的发生会促使更多的人和企业转而关注安全问题,这也是企业在未来运营中的一个首要关注点吧。
LinkedIn 创始人里德·霍夫曼在他的书《最重要的关系》中提到如何做足规划,来面对变化莫测的职业。
A计划指的是我们正在从事的工作,目的是将我们的竞争优势发挥出来,达到价值最大化。
B计划往往是次好,或者暂时没法开始的计划。如果A计划走不通,那么就实行B计划。或者B计划的机会突然来了,那么就直接采用。一旦我们将重心向B计划转移并坚持下去,该计划就成了新的A计划。我们就需要准备新的B计划。
Z计划是指我们的退路,也是救生船。在职业生涯中,我们总希望一帆风顺,但如果职业生涯遇到重挫,生活遇到重大改变,有没有可行性方案?这就是Z计划。
用游乐场思维——以两年为目标,设定一个值得玩的职业目标,然后入场。尽快设定自己的ABZ三个方案,然后从A干起,培养B,保住Z。
结合自己的案列说说:我现在处在通信行业,因为这是我的专业所学。我想发挥出自己的专业价值,而且现在的行业来说虽然比不上互联网行业和AI/机器学习、云计算,区块链应用等高科技行业,但是移动通信也算的上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通信作为上述高科技行业应用的支撑部分,诚然不会被社会所淘汰,它最差的存在是充当社会最最基础的,譬如,电力,水利等作为基础管道供给。比如说现在5G的三大应用场景——eMBB增强移动带宽(更高速的下载速率,热点地区全覆盖,未来5G标准要求单个5G基站至少能够支持20Gbps的下行速率以及10Gbps的上行速率,主要应对4K/8K超高清视频、VR/AR等大流量应用),高可靠低时延应用(URLLC要求5G的时延必须低于1ms,才能应对无人驾驶、智能工厂、工业控制4.0等低时延应用等)、mMTC(海量大连接),对应物联网等连接量较大的应用。目前火热发展的NB-IoT、LTE-M即属于这种场景技术。有当前技术解决不了的需求就会更进一步催生下一代通信技术的更迭。所以做好自己当前的事情是我们所讲的A,不断修炼自己的综合能力,为以后转岗做好基准备,比如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沟通和演讲能力、文档处理能力等这些都可以在A中间获取提升,因为我觉得这些放在任何岗位都是通用的技能。
另外,我自身对经济金融和管理比较感兴趣,我会在A工作处理的顺畅后,满足自己的生理。安全需求和社会需求后,抽时间去学习自己想要的,也会针对目标行业和岗位的需要去一一匹配和弥补。如果真的热爱金融和管理,不妨先从证券从业资格证/CFA考起,工作中多涉及在商务类别的工作,等待机会,结交这块做的比较优秀的朋友,边用边学,一直到有信心能达到岗位专业水平,并且预期收入也足够养活自己时再进入该行业,切入行业金融管理分析师,我觉得这个是B,也许我还不知道行业的深浅,也许后期会变化,但是一直观察和学习的心要保持下去,不要思想固守。
即使没有转很多,最终决定不进入金融领域,也不用担心浪费了精力——因为我们一直在和钱打交道,就当作为自己理财打基础这不也是挺好的嘛,也许在不同领域学习中你会产生新的火花,找到适合自己的路走下去,或许你在进行A的同时也可以开辟一个新增长点。
最后,一个退路Z就是有一个安定的后方——稳固和支持你一路向前的家庭。
备注:以上部分观点ABZ转载来自得到超级个体——古典《做好手头事情还是追求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