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第十册
找次品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年级:五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单元,属于“数学广角”领域。本课内容是一个独立的单元,相较于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根据已知条件进行的的纯推理,本单元则是“称”与操作相结合,紧扣“至少、保证”,引导学生综合各种条件在对比中归纳出最优策略,提升推理能力,在要求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另外找次品与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特点上看:
五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期,逻辑推理能力有了初步的发展,但具体形象思维仍有很大色彩。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结合操作、画图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并再次抽象出背后的原理。
从学生的发展需求上看:
学生能通过称的方式找次品,也认为每次称平均分成两份称可以排除更多次品,但对于用利用三分法找次品还是没有接触过,更不知道这是一种称加推理的方式。对于三分法中的特殊情况“三等分法”能最快找到次品也是不理解,因此需要设计一个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二等分法、三分法、三等分法的对比辨析过程,从而深入理解找次品背后的原理,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
【学习目标】
1. 经历探索找次品的全过程,掌握三等分或尽可能三等分找次品的最优策略,理解找次品原理,并能正确、快速找出一堆产品中的次品。
2.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推理等活动,感受转化和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提高观察、概括能力,发展逻辑推理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探索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提高数学表达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通过对比辨析归纳出三等分法找次品的最优策略
学习难点:理解三等分法找次品的原理
【课前思考】
1.思考一:如何打破固化思维?(学生一般认为二等分法为找次品的最优解)
对策:借助表格对比辨析,自主归纳。
借助表格,发现二等分其实是三分法的特殊情况,三等分又是三分法的特殊情况,通过对比自己探索推理是三等分法的背后原理。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
2.思考二:探究例题产品总数多少适宜?(教材一般倡导化繁为简,小数据开始研究)
对策: 建议数量尽量大一些,且正好是2与3的倍数。
舍简就繁,借助研究较大的数量(24),一方面可以逼迫学生思维直立行走,在各种三分法的对比中发现规律,另一方面多次称量可以应用所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同时深入领悟找次品背后的推理原理。
3.思考三:如何构建知识体系?
对策:处理好“建模和解模”的关系。
数学在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断抽象、概括、建模和解模的过程,借助“天平”,沟通所有找次品方法之间的联系,构建三分法推理模型;延伸拓展,然后进行解模,打破思维定式,提升数学能力。
【学习准备】
教学环节: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活动单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挑战找次品
1.猜次数:出示例题,猜测质检员至少称几次保证找出次品。
2.明操作:用天平来找次品,左盘和右盘对零件数量有什么要求?
(预设:左盘和右盘数量要一样多)。出示左右盘各放一个、两个螺栓的图。
3.悟关键:理解“保证”和“最少”两个条件的含义。
保证:不靠运气。举例:24(1,1,22)次品只能在剩下的22个里。
最少:每称一次排除掉尽可能多正品。
4.揭课题:怎样以最少次数并保证找出次品?我们今天一起学习“找次品”。
板书:找次品。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揭示数学源于生活。通过猜次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明操作和悟关键则为后续小组合作探究先行铺垫。如此安排,紧凑高效。】
二、辨析归纳,合作找次品
(一)活动一:对比辨析,探究三分法
1.引导 :小组合作完成第一次称的基础上,再完成后两次称。
2.活动要求:
(1)比一比:对比前11种方法发现:二等分法只是三分法的______情况。
(2)圈一圈:次品在“左、右、剩余”的哪个数据里,圈起来。
(3)填一填:在虚线上写出称一次保证排除几个正品。
(4)想一想,把你的发现填在表格中。
3.共同体上台反馈。
板书:越接近三等分,称一次排除的正品的数量越多。
4.小结:找次品的关键:三等分或尽可能三等分。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探究,透过对比辨析,归纳发现三分法中的规律,并领悟找次品背后的原理,在小组合作中让思维激烈碰撞。】
(二)活动二,对比列表,渗透区间思想。
导学单(二)列表找次品
称的次数(次) 产品数量(个)
(二等分法) 产品数量(个)
(三等分法)
1 2 3
2 4
3 8
4 16
5 32
6 64
7 128
…… …… ……
对比发现 称相同次数,相比二等分法,三等分法可以从_____产品中找出次品。
1.引导:我们已经会用三等分找次品了,有没有方法可以更加简便地判断称的次数呢?
2.活动要求:
(1)填一填:在右边表格里填出三等分法相应的数据。
(2)想一想:在表格对比发现中填出三等分法的好处。
3.小组内讨并以共同体展示。
【设计意图:基于对比探究,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
三、巩固提升,灵活找次品
有两个宝箱,敞开的第一个共有80个金币,其中有一个次品(稍轻),只有一台不含砝码的天平,至少称几个可以保证找出次品。聪明的阿凡提一下就想出了办法。
(一)基础练:判一判
如果两边各放1个,称一次有可能找出次品。…………( )
(二)综合练:选一选
三位同学给出了各自的解法。
(1)芳芳:因为27< 80< 81,所以………………………………( )
(2)明明:80(40,40)所以……………………………………( )
(3)玲玲:80(27,27,26)所以………………………………( )
A、二等分法 B、 三等分法 C、列表法 D、尽 可能三等分法
(三)拓展练:画一画
关着的第二个宝箱只有4个金币,其中有一个也是次品,但不知道比正品轻还是重,你能帮帮他吗?(建议给4个金币标上序号)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习我追求“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以达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发展思维的效果。】
四、总结质疑、拓展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当产品数量特别大,或者质量较大时,还适合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操作吗?由此你想到什么?(预设:数学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设计意图:学生畅谈收获,完善知识体系,最后留下疑问,为下节课的探究埋下伏笔。】
【作业设计】
1.设计一道找次品题,同桌交换做。
2.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秉着“以学定教、活动导学”的原则,本课有以下三大特点:
1. 数形结合,以形助数。
借助动手操作、画图等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并再次逐步回归抽象的过程。通过圈一圈、填一填、想一想等操作使得抽象的推理得以直观地呈现。
2. 辨析归纳,深入领悟。
数学在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断抽象、概括再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辨析归纳,深入领悟找次品背后的推理过程,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