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的具体涵义,大致可以从“哲学理论中的党性、政党组织中的党性、党员个体中的党性、具体实践中的党性”4个维度来认识。
从哲学理论中来看,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党性最初涉及的是哲学、理论层面的问题,表现为“哲学的党性”、“理论的党性”等形式。恩格斯在1845年,批判当时的“绝对的社会主义”理论时指出,“由于自己在理论领域中没有党性,由于自己的‘思想绝对平静’而丧失了最后一滴血、最后一点精神和力量”。尽管没有直接说明何谓党性,我们还是能够相对清晰地读懂“党性”的意蕴,那就是,没有“党性”的理论只能是“空话”,显现不出任何现实的力量。反过来说就是,理论要有党性,就是要坚持现实性,敢于承认它具有服务于和依靠于特定社会群体力量的意识形态性。所以说,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其背后的特点的意识形态性,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更加清晰的看透国外一些新思潮、新理论背后的意识形态性,以及所暗含的特定政治力量的利益和意志。当前,我们在开展思想宣传工作也绝不能轻视党性,反而要敢于旗帜鲜明的展现党性,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领导权,让思想理论更好地服务于党的事业。
从政党组织中来看,政党的党性,即是该政党的本质属性,是该党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政党的根本特征,它通过政党的纲领、章程、宗旨、组织、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奋斗目标、根本制度等表现出来。具体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党员个性基础上的共性。政党是由独立的、有特殊性的个体所构成的,而它作为政治集团又必然要求这些个体成员有共同性、统一性的方面。就此而言,政党组织的党性就是指与个体成员的特殊性或个性相对应的普遍性或共性,体现了该政治组织对全体党员个体的共同要求。二是鲜明的阶级性和人民性。政党要始终立足于其所代表阶级的利益和意志。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性就在于它自觉地、主动地、有力地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服务于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如果政党成员只是谋取个人或自己小集体的利益,没有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那就是没有党性。三是严格的纪律性。无纪律不能成政治集团,政党的党性因此也是政党组织所体现出来的严格的纪律性。党性与无纪律性是不相容的,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这正是对党性、对纪律性的重申。四是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先进性。马克思、恩格斯首先表达了这一观点:“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评价政党是否有党性或先进性,就看它是否由先进分子构成,是否有科学理论来指导,是否依据社会发展规律推动了社会实践。
从党员个体中来看,党员个体的党性,应该包含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事业观的正确性,还有政治立场的坚定性、思想理论的科学性、理想信念的崇高性、工作态度的客观性、为政用权的廉洁性、道德情操的高尚性、自身修养的全面性等。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信仰、宗旨、作风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是党员干部立身、立功、立德、立言的基石,是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重要保障。党性修养就是把党性内化为党员自觉意识和行为准则的过程,这种内化是在深刻理解从而正确把握的基础上实现的,更是在不断克服与党性相对立的思想和行为的进程中得到巩固和强化的。共产党员必须要在工作实践中自觉地用党性原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发扬和强化各种正确思想,克服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不断改造主观世界,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动态中不断锤炼党性修养。
从具体实践来看,党性是坚定纯洁而富有力量的。党性的力量,彰显于无数共产党员的忘我工作、无我奋斗中,我们可以从一些共产党员的具体事迹中更加深刻的理解、感悟党性。比如,“大山里的校长”张桂梅,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山区教育事业,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她的心里,除了山村教育事业,没有给自己留下一点空隙。又如,“最美奋斗者”杨善洲,退休后主动放弃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他一生淡泊名利、公而忘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忠诚、为民奉献的党性修养。再如,“战疫先锋”钟南山,非典期间,67岁的他牢牢坚守,17年后,新冠肺炎疫情袭来,84岁的他,仍然像一名钢铁战士站在斗争最前线。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纯洁纯粹的党性,令人敬仰,启人思考。百年征程浩荡,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他们牺牲在前、奉献在前、吃苦在前,身上无不闪耀着党性的光芒。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线,党员先上;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党员冲锋在前;在需要奉献和牺牲的关键时刻,共产党员表现出舍我其谁的气概。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在危急关头最牢固的信念,关键时刻最坚定的意志,艰难险阻中最无畏的担当,实践实干中最炽热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