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在推荐下阅读的这本书,用时四小时多。下面是一些摘抄以及我的一些反思。
有趣是高级的智慧。有些幽默,可能会伤害到一些人,艾力的幽默是无边界的,不会伤害任何人。有时,一句顶一万句;有时,一万句为了说清一句。知识分子的责任,就是把别人说不清楚的东西说清楚,以大众能接受的方式。
反思: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本来是想开个玩笑缓解尴尬的气氛,却弄巧成拙得罪了人甚至气氛变得更加紧张。所以搞清楚幽默与开玩笑的区别,要有智慧的幽默。
《不抱怨的世界》的作者威尔·鲍温认为:“习惯性地向他人求助是一种最大的惰性,大部分困境中,能依托的是自我内心的能量。”
反思:想起来,似乎在初高中时是最依赖别人的时候,小到考试前削铅笔,大到受伤洗衣服之类的,在大一的时候刚开始很多不懂,也是很大程度上依赖舍友帮忙,慢慢的开始变得独立,是所以遇到困难最好的方式是自己解决
一件事的影响有些取决于事件本身,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看待的角度。只要你不觉得自己受伤害,就没有人和事可以伤害你。
所以最重要的是你的思维跟度量方式
我们总觉得所谓的坚持就是咬牙切齿,拼搏流汗。还有一种是当你和别人一起经历了咬牙切齿、拼搏流汗之后,大家都精疲力竭去休息,你还能用最后一丝力气去处理好细节问题。而这些细节的坚持积累下来是巨大的变化。
反思:要做就做到极致,做到完美,不要给自己留余地。
发现自己在这一点上有很大问题,经常做事情的时候没有一次性解决,有事可能需要两到三次的补充完善。比如班级要求交一些表时,要求一星期后交,我可能会在第一天填一部分,第二天填一部分,第五天最后完善。
其实这样真的不太好,因为很多时候因为拖延的原因,会慢慢拖到自己都会忘记,最后到了deadline,开始找啊找,才开始打开电脑开始急着去打印去发邮箱,尤其很多时候会多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改正:今日事今日毕,立刻执行,一次到位。
追随者,永不领先
马东笑了笑,旋即说:“哪有什么放得开,放不开。不过是在不同的舞台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罢了。就好像你在马路上开车,当你开在限速为60公里的路上,开60公里就好;在限速120公里的路上,如果还开60公里,那就傻了。”
反思:对于这一点更多想到的是面试吧,比如我害怕无领导小组群名,由于自己是一种不好争抢的性格,这可能会在小组讨论中很减分,参与感太弱。
执行:在一个小组中,不同的人会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需要一个leader,组织领导和控制整个团队与进程的人;破冰者:第一个发言的人;组织者: 调动团队气氛,调和大家的意见,调配发言权的人;时间控制者:控制讨论时间节奏的人;总结者:代表小组进行汇报总结的人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
有理想,立定一个方向,不是在那里绕圈子停在原地,向一个目标慢慢前进,总会实现理想。
你一定要在没有办法的路上,开一条路。你自己开了一条路,有了这条路,就有了走向成功之路的可能性。
进入一个组织,当你觉得周围90%的人都比自己强,在各个方面都需要学习时,你处于新手入门阶段。工作了一段时间,你发现,周围的人一半依然比你强,另一半人无论知识储备还是执行力、适应能力已经远远地落在你后面,说明你逐渐适应了环境并开始进步。
If the success you had yesterday still feels big for you, it means you did not do anything today.昨天的成功对今天的你来说如果还是大事,说明你今天什么大事都没做。
执行:每日睡前总结,今天完成了哪些任务,有哪些小成就。
在海量信息中,要不断尝试,找到自己做什么事最享受,就能轻松做到超过80%的人。通过反思和对比,防止空洞和空谈,把听到的内容变为实际行动的内容。
执行:也许你想法很多,可最关键的是要付诸行动。
凡事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为他人找合理性,每个人的性格都有弹性
执行:遇事不抱怨别人,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避免下次出现同类错误,即使是别人的错误也要反思还不是自己太弱,如果自己强大的话就能避免事件出错。
罗振宇提出的生存困境解决方案——U盘化生存。总结起来就是16个字: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U盘化生存是套组合技,你要有最强的撒手锏,还要有配合的辅助价值,如果没有辅助,撒手锏没有功用。
执行:反思离开现在的环境与条件,你还能做什么。提前为危险做准备,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一旦确定了,就发现碎片化学习没那么难了。如果没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看到什么就想学什么,所有的新闻都关注,就会浮躁、忙乱。什么都关注,什么都学不会。第一次接触
人生在取舍之间,取的应该是让长板变得更长的东西,舍的是不能变为核心竞争力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