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加今早听了关于定位的一个课程,最有感悟的是关于柯达和富士胶卷的案例
2000年柯达和富士都同样面临胶片市场的萎缩,萎缩到不到一成,作为胶片行业的龙头老大和第二,都面临着转型的问题。
柯达选择了主力做数码相机,但是在大众的认知中,想起柯达的时候,它是和胶卷联系在一起的,那它能做好相机吗?当要做决定的时候,内心多少会存有疑虑,所以它的转型并不成功,最终在2012年申请了破产。
品牌更重要的是占领消费者认知,比如怕上火,喝王老吉。中国人的认知里是有上火这个概念的,同样的广告语老外是没办法理解的,因为他们没有上火的认知。
再比如核桃,我们中国人从小被灌输中医概念,讲究以形补形,核桃打来像人的大脑内部,所以存在核桃补脑的说法,比如六个核桃的广告,但老外没有这个认知,他们提到核桃,可能会觉得对糖尿病有帮助,所以如何通过品牌名,广告语来占领消费者心智是非常需要学习的。
作为胶片行业的老二,富士的选择则不同,它也经过了阵痛的改变,利用做胶片时的技术,多元化发展创立了化妆品品牌,把胶片技术运用到医学,不断的跨界,创新最终实现了比做胶片时代更大的增长。
艾诗缇现在是富士胶片旗下的化妆品品牌06年成立,在日本已经富有一定的知名度,还进入了中国市场,做胶片的怎么能做化妆品了?是不是很奇怪?
其实胶片中50%的成分是胶原蛋白,跟人的皮肤相似,照片打印出来后,为了保存起来更长的时间不褪色,需要抗氧化,还需要纳米技术。
所以从把胶片技术转化到化妆品上运用,是不是很正常的,但是又有多少人能联想到这个跨界,而且最终付出了行动了。
日本有很多百年老店,大企业,及时到现在也是终生制的观念,当企业出现经营问题的时候,企业法人,管理者的想法和做法于国内一些企业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因为学日语出生,也在一家日资企业工作过,这家企业来国内到今年已经17年,只是做一个吸塑产品,也碰到过三洋关闭华南片区工厂等等大客户变动,经营困难,到都挺过去了。我也见过好多国内做吸塑的企业,曾经一段时间比我们好太多。但是后面几乎都关闭了。
员工对企业付责任,企业对员工付责任。这是我们目前国内企业严重欠缺的,当然我提到的是小微企业,也是很多国人的普遍认知。老板想着赚快钱,员工想着东家不做做西家的时代,只会越来越快的离我们远去。
我们会越来越考虑人生意义和价值,所以每次看到身边混日子的人,都特别的感慨,既然要影响别人,就先从自己开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