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课·第2.4讲课后实践】红包2号
这是2018年11月28日“崔律精时力之阅读理解课”系列第2.4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1、请尝试分析崔律的重述中是如何一步步地推进讲解的。
2、回顾两周阅读理解课的内容。
<实践日志(记录)>
1.我在本讲中的收获:
1.1课程回顾
(1)语言精准表达之区分大品类下的细类,比如不同品种的动物、植物、车,再细化,动物中的猫、狗也有很多分类
(2)放弃和继续的选择,以及好和更好的选择。当时我的这个困惑得到崔律回复,确实很受启发,感觉自己又掉入言灵的坑里!即使这个知识点知道,但也不代表时刻会用,还是会不自觉地入坑!
1.2今日课程
(1)当我们讲解片段时,我们会看上下文,而对于听着来说,他们面前是一张白纸,所以在讲解时可以先介绍背景或者做知识铺垫,然后再慢慢展开,引入核心知识点。PS:因为上来先自己认真梳理了崔律的讲解思路,所以对这个点的理解更加深刻,如果不梳理的话,或许仅是学到了一个知识点,不会有太深印象。
(2)知识的诅咒,通过敲击着和听众的故事,引出该知识点:拥有知识的人,想象不到缺乏这种知识的人是什么情形。就好比拆书讲解,感觉自己讲的很清楚了,但学习者依然不知你在讲什么,这就是知识诅咒的力量吧!有时我们总觉得自己知道的东西,别人肯定也知道,所以就觉得没有必要讲解出来,真实情况,你所知道的,绝大部分人是不知道的,所以教别人时,就把对方当做一张白纸就好!在白纸上你是决定先画框架,还是先画细节,学习者更容易理解呢?日后要多留意这方面的内容。
(3)讲解时,要克服知识诅咒,使表达更加清晰。所以要注意句子中的背景信息和专业词汇;同时要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链接,明确知道彼此之间是如何联系的。
2.我在本周中的收获:
(1)阅读理解技巧:通读,把握框架;大声朗读;完整讲给他人听;保持中立客观的态度,抓关键词;因果逻辑;分层级,画框架;层级识别。
(2)讲解技巧:精简,删掉不必要的话;举个例子;概念对比;说文解字,字形溯源;牢记关键词。
(3)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扩充词汇量,是表述更加精准。
前面仅仅是知识点的罗列,更重要的还是实践,这周因自身原因,实践情况一般,后面还有多实践,记住知识点是第一步,课程中的练习也不是重点,后面还需要一个长期刻意练习的过程。
3.今日实践中的亮点:
(1)今天在写实践日志时,引发了我的一个思考,学习崔律的课或者说是学习,应该从哪里着手?我以往(包括100天训练营)都是先整理“课程学到的内容”,然后再实践,有时可能并没有实践,只是想到自己应该怎样做。这就使自己学习很多东西,学过了就忘,主要还是实践不扎实导致的,所以今天我整理课程收获整理到一半,决定停下来,先完成今天的实践内容,如果仅学习一些知识点而不实践,那这样的学习依然是以知识为中心,而不是以自己为中心。
另外结合昨天课程中崔律开场时提到的“关于看日志的重点”,虽然知道重点是实践亮点,但当时却没有反应过来,自己在写的时候最重视的应该是实践以及发现亮点部分,现在刚刚反应过来!
(2)分析崔律重述的推演过程:
①刚开始先不提关注圈、影响圈,而是先以提问开场:“大家知道吗?”吸引注意力,然后以用户思维,从用户周围的事务为出发点去划分两个圈
②以用户周围事务作为整体,然后按照关注与不关注,画出关注圈(用大圈表述更加形象)
③在画影响圈时,说明这是关注圈细分的结果,划分标准是事务是否可以被掌控
④以提问的形式,引出人们对两个圈(关注圈与影响圈)的侧重,进而引出积极主动的人和消极被动的人的关注点,以及对应的行为。
⑤以提问形式,问两个圈是否固定不变,引出积极主动的人和消极被动的人影响圈的变化趋势
⑥最后以三个提问结尾:积极主动的人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消极被动的人呢?你想成为哪种人呢?表面上看是三个问题,其实这三个问题都是伪问题,不需要对方回答的,通过前面的推演,学习者已经很明白积极主动的意义。之所以不直接给结论,而是通过问题让学习者自己思考,这是非常高明的,与其给出答案,不如让对方自己想出答案,这样学习者更容易接受。
综上,崔律在讲解时,成功避开了知识的诅咒,把对方当做是一张白纸,从对方最容易接受的线条开始画起,然后一点一点逐层深入,从画圈,到引发人们思考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真是涨知识了!
4.我在两周中的进步:
(1)在遇到困难时,学会了更加积极的面对,如果自己没有坚持写日志,那或许就不会得到崔律的点播;而且发现只要认真实践,就会有收获,比如今天对于实践重要性的认识再次升级;一定不要有应付的心理(这周的前两天,其实是出现应付心理的),如果是应付的话,到头来应付的是自己。
(2)对于原文的理解,有了更深的认识,阅读以及讲解的技巧,虽然很多都是自己知道的,通过崔律的讲解更加显性化了!
(3)对于重述原文有了新的认知,并且不再是只有what、why、how的框架,如何更好的和作者对话,尽可能挖掘新知,内容很受用。
5.我的疑问(明天答疑) :
6.其他想说的话(如有):
这周因孩子生病,一直请假在家陪娃,这就导致有很多想做的事,却没有精力去做,这让我曾一度感到很焦虑,今天终于调整好了心态和节奏。今天基本做到了在陪娃时专心陪娃,在做事时专注做事,上午孩子精神状态还是有些差,总想趴着休息,于是叫孩子和我一起收拾屋子,效果还不错。下午在给孩子喂药(10ml玻璃瓶口服液)时,因有中药味,孩子拒绝喝,前几次都是硬灌,效果不理想,于是我就想着,怎样才能让孩子更好的配合喝药呢?于是想到了将药分解兑水,让药味变淡一些的方法,上午和孩子沟通这个方法,孩子答应了,下午尝试了一下,开始孩子还是接受不了这个味,但在我的鼓励下,最终喝完了药。整个过程还是很有成就感的!事后想,其实这里面用到了任务分解的知识,一整瓶喝不下,那就把这些要分解到其它小瓶中,然后兑水喝,之所以还用小瓶喝,是为了让目标更容易实现,如果直接将整瓶药(10ml)倒入水杯在兑水,虽然浓度接近,但孩子看到一大碗,很容易出现畏难情绪。用行动证明了,很多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
有一个坚持学习的妈妈,孩子也会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