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本质上并不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尤其是风险评价体系关注差异化,很难用标准化的模型来量化。而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功能,其实是应该充当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桥梁。
供应链金融并不完全等同于小微企业贷款,而是作为供应产业链条中的串联模块。一条供应链中可以嵌套数起供应链金融链,包含不同的融资品种和服务内容。
而对于重中之重的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其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回到真实贸易中来,以生意人的方式来评价借款人的市场信用。供应链金融的主角永远是银行,但各个细分领域里的贸易性的平台性企业,将给银行提供了风险预审服务和贷后的补充管理工作。
标准化 V.S 非标准化
传统金融产品相似度高的原理在于它的标准化设计。因为银行强调规模与效率,所以一定要设计出标准化的东西来迅速推广,而且是可以向陌生客户广泛推广,例如消费贷。
而供应链金融作为有针对性的经营性贷款,风险评价关注差异化,很难用标准化的模型来描述。供应链金融的受众主体为寻求经营性贷款的小企业主,金额特征在50万到500万之间,风险喜好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充满不确定性和变数,很难再量化和模型化。
所以未来供应链金融盈利模式,不是一个单纯的个案式的借贷利息收益,而是供应链综合服务的收益。所有标准化服务动作的集合收益,其功能都是达到金融效率的提高,服务成本的下降和客户总成本经营优势从而推动企业价值的提升。
一个典型的供应链模式分为以下四大块:
基础授信方面为综合授信和贸易融资。综合授信在银行是标准化操作,基本上根据报表来评价,而贸易融资是要关注落实具体项目。
当供应链发展到大中型终端服务的时候,就可以建立保理池融资或者资产证券化。
而撑到小微终端是最难的。这时候评估供应链的金融风险,已经不能完全看具体的小微客户,而是要关注这条产业链上的生态,这条产业链的健康程度和稳健程度。所以这个形态理解为从看报表到看项目,看资产,再看产业链的生态的升级过程。
典型的供应链服务——生意的串联
首先,不要把供应链金融与小微企业贷款百分之百等同起来。供应链金融是整个大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把它独立成一个单一指向的融资品种,也不是只为小微企业服务的。
一条供应链中可以嵌套数起供应链金融,包含不同的融资品种和服务内容,而供应链服务商在流程中起到了生意的串联作用。详见下例。
境内委托人就是客户,发起供应链需求;供应链服务商会响应这个需求,向境外的供应商 IBM 公司开了信用证。这实际上是一个供应链金融 A。
然后境外供应商收到这个信用证,供应链服务公司则在境外完成了物流、仓储、转运、报关、商检、保险等一系列的服务,而不只是一个付款服务,然后再进口入境,并且按照客户的指定地点去交货。
而境内的委托人,如果资金不足,可以在三个月内向供应链公司争取灵活的账期,进行阶梯性收费。这里面就会形成占用供应链企业银行授信额度来向另外一个企业进行融资,这是供应链金融B。
如果周期过长,那么银行可以委托该供应链服务商看管这批货做保理融资,这是供应链金融C。此环节的供应链公司其实只是一个收取保管费和服务费有相应公允地位的货物监管商。
以上环节中包含的融资品种和服务内容很多,例如境内外采购执行,境外的提货管理,远期的外汇管理,支付方式也涵盖了信用证、押汇、代付、透支、提货担保、进口保函,甚至备用信用证,委托人付款保函等。并不是所有的客户都会用到这些融资品种,而是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定制。这就像菜单一样摊开了供客户选择,所以选择的菜单不同,意味着风险敞口也完全不一样。
小微企业客户融资核心:回到真实贸易中来
除了以上典型模式以外,谈及供应链金融,小微企业客户融资避无可避。所谓小企业融资难,是无法在短时间内评估和判断他的信用状况。据这几年商业银行反映出来的坏账率,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认识到,直接进入这个领域进行融资服务,很可能就是一个不太明智的选择。
以下有两种业界典型的风险控制观点。
第一种,流水交付和额度控制。例如供应链企业给了一个客户两百万的额度,但是他把两百万拆成十次订单来处理,每次20万,而不像银行给贷款一次性放500万,半年以后才去看。同时企业的这两百万额度内,不仅它的业务团队在跟业务领导人进行接触,最基层的商务团队和物流团队也一样在跟你进行接触。很多风险征兆,其实是赖于基层。优秀的供应链公司会迅速指导其基层人员如何去识别和反馈这些风险信息,而不是完全信任来自于业务高层带回来的单方面的客户的好消息。
第二种是货物交付。有货物的交付,有物理长度的才是真正的供应链服务。如果一个生意,只是单子飞来份去,跟皮包公司是没区别的。例如这几年在大宗商品上出现了很多风险就是因为在迫切追求一种金额大,单据无瑕疵,且符合监管轻松赚钱的生意。
综上,要评估小微企业的风险,关键不在抵押物,而是要以生意人的方式来评价借款人的市场信用,具体要看它是不是属于同一个商圈,或者供应链的生态圈,与它有近距离的关联的生意往来,最好能够获得交易数据,或者获得不了完整的交易数据,也最好能够佐证他的交易数据。
当前的金融领域发生了很多风险,本质上不是风险控制的专业度不够,而是离真实贸易太远。如果回到真实贸易中来,回到有商业逻辑的生意中来,就能控制风险。供应链金融里面的小微企业,理论上还是应该用传统贸易融资客户一样的风险原则来衡量。不能因为小,就降低底线的风险容忍度。
近几年来,国家政策频频支持金融为实体企业服务。但很多钱在金融体系里空转。银监会发再多的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通知,也不能让一个商业银行不顾风险借给银行传统风控部门底线门槛之外合格的借款人。关键难度在于无法通过准确的风险体系在短时间内去识别这个企业诚信与否,如果要去试线下的风险评估,就意味高成本的活动,而这部分客户在现实中,也严重缺乏专业性的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互联网可能解决的是碎片化客户对接供应链的问题。但解决不了与金融机构的信用关系或者说是信用成本问题。
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桥梁
在金融全面脱媒的大趋势下,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功能,其实是应该充当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桥梁。
供应链金融的主角永远是银行,因为其在结算资金规范性方面有远远高于企业的长足优势。但是供应链金融的探索和创新不是,也不应该由银行单方面去完成,不应该由银行单方面在办公室拍脑袋去完成。必须由企业和银行共同合作起来推进和完善。这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而并非对金融本质上的创新。
市面上有很多误解认为,供应链公司是不是也在玩借贷?但其实,借贷只是表面服务。供应链金融核心服务第一是共享数据服务,要解决供应链上小微客户进行信息的客观采集和有效的信用描述问题。其实企业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内心是强烈要求标准化的。希望标准化自己的所属的行业。在各个利益相关方的数据进行传输和信息共享,建立其所在深耕行业里面的金融知识图谱,然后开放给其他生态合作伙伴,共生共赢。
第二点,是精准运营的服务。金融服务公司的角色其实是充当了企业的前台和小微企业的后台,依托供应链的生态圈为银行和百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搭起了一座互联互通、互惠互利的桥梁,实现了精准运营。极大减少现有银行依赖网点性的专用资本,通过运用网络化的社会资本,达到了银行业务机会的极大拓展,同时还很好地控制了风险。
所以其实达到了两点:第一,用可控的成本服务了原来在这个成本下完全不可能服务到的客户,获得了共赢的收益;第二,用可控的成本去管理了原来难以管理的风险,获得了风险保障。
以后会出现更多在各个细分领域里的贸易性的平台性企业,其实他们等于给银行提供了风险预审服务和贷后的补充管理工作。他们在行业细分领域里面,比银行有更恰当的风险控制优势,但是专业还是银行要更专业。只是在这些细分领域里面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动动态数据,在这个平台管理、供应链上进行交互,这样开展下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对客户的动态识别能力会高于银行。
金融服务也容易扩展到各个毛细血管中的实体企业中去。中国金融40人论坛里面引述的研究机构预测,2020年我国的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达到15万亿。这样规模化的发展势必会出现更强大的供应链共享平台,所以未来市场将会是由多个擅长做供应链金融配套服务的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运营的市场,它不完全是属于传统商业银行的,也不可能完全是属于民间金融的,而是大家合作共赢更加规范化的市场。
来源:华尔街见闻
(完)
文章来源09大数据,www.09dsj.com ,微信号dashuju09 ,09大数据网站诞生于2012年10月,是一个以09大数据网微博、微信起家的自媒体资讯、互动交流的站点。其内容涵盖互联网+行业最热资讯、大数据、数据分析、互联网产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