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与木匠》
这本书没有中文版,我是听书听到的,是别人讲的,但是深受启发和影响,所以想写一些心得体会。
这本书对我而言,最重要的几点启发式:
[if !supportLists]1. [endif]孩子的童年,决定了他未来对抗风险的能力。
[if !supportLists]2. [endif]你对待孩子的方式,态度和行为,都将影响和作用于孩子对待你和这个世界的看法。
[if !supportLists]3. [endif]因为孩子爱玩,所以他得以认识这个世界和学习更多的知识。
[if !supportLists]4. [endif]孩子的学习方式,不是刻意练习,而是「玩」。
[if !supportLists]5. [endif]孩子的成长模式,并不是匀速前进的,六岁前的孩子并不适合背汉子,他需要学习该学习的东西,比如玩耍,休息,确保大脑的自然发育,未来才会迎来爆发式的成长。
[if !supportLists]6. [endif]6年级之前的知识,都不叫事儿,与其搞军备竞赛,不如让孩子知其所以然,培养认识这个世界和思考的能力。
[if !supportLists]7. [endif]全面发展等于全面平庸。
作为今年晋升为爸爸的我来讲,听完这篇听书稿是很有感触的。
在爱人怀孕的时候,就经常讨论,我们该让孩子上什么补习班,为了发掘他们的兴趣,我们该如何广撒网,比如美术班,足球班等等。
后来有了宝宝之后,才半岁不到,爱人就想着要开始做早教了,甚至经常跟我讲,隔壁家的某某,6个月就去上早教了。
其实对于孩子的期望要说没有肯定是不现实的,也希望他能够成材,但在很多理念,观点都强调3岁之前打好基础,学好外语这样的论调之前,我就感到很迷茫了。
不过这本书给我上了一课,让我知道了,孩子有其自己认识世界的模式和规律。
比如,人类的婴儿之所以有长达6年的成长期,是因为成长期越长,对抗未来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大。而我们要做的,是在这长达6年的时间里,给到他足够的安全环境和保护,与孩子做真诚的沟通。
真正拥有安全感的孩子,对你足够信任,但也不会完全依赖于你,他会用他所观察到的这世界去做判断。
我认为这就是一个相当好的状态吧,让他能够独立成长。
至于教育,我依然认为自己才是孩子的起跑线,不能让孩子去学习而自己不成长。
与孩子一起进步,才是最佳的亲子陪伴,这样可以有更多的话题,他也能以自己为榜样而不断前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在6年的成长期中,我们能给他树立一个积极进取,热爱学习的感觉才会让他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同时,在教育上,真正厉害的,确实是在某一方面精进的人,而不是全面平庸的人。所以全面了解即可,让他博学,让他触类旁通,而不是什么都要学都要精。
最后,人生依然是一场长跑,格局和后劲很重要。如果过于压抑在小初高,那么后面的人生该如何释放和应对?
我认为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命题,也是这本书所给予我的思考:
家长,应该是一位园丁,你是一个什么人,比你对孩子做什么,重要得多。
孩子就好像是树苗,拔苗助长不行,不到时候就修剪枝叶也不好,到时候了不修剪枝叶也不对,家长就好像是一个园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