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迷恋与恐惧
越往深了去,风越利,山的原始粗犷也越是叫人惊叹!
呵,我居然不想离去,纵然疼痛依旧咬噬着神经,向前的欲望却是一刻不停。那是怎样的怪石嶙峋又异军突起,一座又一座个性奇异的石峰翘首而立,斧劈刀砍一般展现出相互迥异的风骨。或突兀于丛莽之中,或彼此接壤一气,均在凛冽的山风中雕刻出让人猝然敬畏的高大与挺拔。而山林静寂别无人烟,我就在如此荒莽的所在与环簇的山石相对无言。
远离了喧闹的人群,选择独辟的蹊径,我在静寂的时空里沉默无声。只让亘古的风吹过,在荒芜的大自然的一角,任思绪无边地延展。就让一切定格,让原始的荒蛮开启我生命之能的最极限。石林呵,我的另一半……
可是,我居然被困在山林深处找不着了归路。爬过一座山又是一座山,我走得太深了么?怎么不是!没有路,我只能在拦腰的草莽间步履维艰。借助树枝攀援到山顶,四处望去全是山,密密实实的松柏更是挡住了望远的视线。突然后怕,阵阵无名的恐惧袭来,心怦怦跳个不停。我该怎样赶在日落前寻到出山的路?以后,给我一百个胆,都怕不会再有类似的历险了……哦,让我敬畏的石林,我要抓紧时间了。
眼力所能及处,皆是座座神似的石山,越往上去,突兀的岩石变得越大,石隙之间全被坚韧缠绕的带刺植物层层封锁。无力回天,只能把视线落在光秃的石棱上。爬过去吧,我心一横,攥紧了手中的两个大包,用空出的一只手抓紧了尖尖的岩角,凭着运动鞋还耐用的防滑底子,一步步向更高处挪去……然而,谁能想到那风光的岩顶正是断壁!高耸的岩石间现出幽深的罅隙!可爱的人儿,你能跨过去么?!
即便使出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跨上那座毗邻的峭石,依然毫无出路!我的心开始剧烈地颤抖。想象着历险影片里仿佛雷同的镜头,胸中生起一阵凄怆,悲恸而绝望,绝望而更趋悲恸。摸出手机来给挚友发了一条短信,然后立即关机,想象着假如万一走不出去,就用手机仅有的电量发出生命救援的信号……又一次回想影片中的情节,突然觉得是那样的逼近!心中猛地生起悲壮的悸动。是啊,求生的本能让我忘却了一切疼痛和恐惧,没有什么比活着回去更紧迫了,此时此地。
四、寻路与别离
偶尔有鸟的鸣叫,更增加了山谷的空旷和石林的宁静,让人不由回想起古人笔下的蜀道绝境,大自然的状貌总是如此的相似。
欲哭无泪,只能在缠绕的藤条中扒拉,在高过头顶的草莽中往前挣扎,芒刺爬满了衣裤鞋袜,满身锥刺般扎疼。无奈至极,索性攀援上似将断裂的岩石,谁知依旧前路渺茫……
我大口地喘着气,已顾不得腰骶处劳损的伤痛,从断壁峰顶一步步小心地挪移下来,寻找来时的路。这或许是最笨的办法,却必然是唯一可选的良策。
终于,我复又回到山坳里那处新翻的耕地,欣喜万分!满身的荆刺、碎干叶都顾不得收整,只觉脸上烫辣辣的,内衣被汗沁湿了,心还在怦怦地狂跳不停。有人烟出没的地方便必有出去的路。耶,我的救世主!
你能想象在那样一个荒无人烟的山林深处走着山路的感觉,尽管它是那般狭小曲折,在草棘丛中时隐时现,却毕竟是行者的希望!
前人的作用居然让人如此感动。想象一下,为了生计或存活的希望,他们是怎样地在这等偏僻幽深的绝境寻找出路的啊!
我要沿着它,一刻都不停,我要强忍着身体的疼痛,哪怕一步一屈,也要记载下我对它深深的感恩。
怎么又没路了?呵,原来只是一棵被山风击倒的衰枯的松树。
重新沿着路,行色匆匆,越来越高的草莽拥掩在一起。夕阳西垂,心中的忐忑更加狰狞、哀绝。
我默默地殷殷地祈祷:“我的路啊,千万别欺骗我……”因为我腰骶的疼痛已在此前路程的颠簸中加剧了,因为翻过这座山又是无边的绿松黄草……我只能沉住气了,拼命地走下去!
双层的塑料包已被树枝和枯草刮擦划烂,只能抱着走。清厉的山风吹过,凄草喑喑,不寒而栗。然而,只要有路便已是好的了,我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此时唯一的渴望就是:只要出去,赶紧出去!
已无任何抬头观览的兴致,只将注意力聚焦在掩映于无边蓑草中的唯一的山路。我发自内心地感叹,庆幸正值冬季,纵然茅草深处也该不会有蛇虫的出没吧。正想间,已抵达了又一个浅谷,望着犹有余晖的夕阳,心中充满了希望!
路渐行渐宽,终于在一处小的沼泽旁看到了这样一块石碑:石林特级保护区(A区SLT-133)。再往前走去,一块栏板上写着:纪念林基地(石林彝族自治县绿色希望工程项目)。
天地仿佛豁然开朗,我已无须再有任何的心悸,虽然身上疼痛似乎加剧了,却可以在渐渐退去的晚霞中,再度抬起头来,审视如此奇峻的林石!况且是在绿色庄稼地的托衬之下!
鸟声多了起来。看着依依不舍的更大的石林的轮廓,我又“好了伤疤忘了疼”,折返上了一条通往游客观光地“石林园”的小径。只要有路便是什么都不怕。纵然遍地都是茅草虚掩的陷阱,纵然漫山漫林空无他人。
穿过大石的缝隙居然看到荧荧的烛火,像是有人来此祭拜过什么人。正纳闷间,便见蒿草深处隐隐显露的两块无字的石碑,其后像是坟茔?我在这石林深处,为远去的死者默哀……
须得出去了。暮色渐浓,夕阳已然褪散了红晕。
带着难言的疼痛一瘸一拐,返上归去的路,直走向更加开阔的空间。不知是牛车还是马车留下的两道车辙,深深烙刻在夜幕下的天光里。想着即将离去,竟反而隐隐地有些不舍,为着陡险的一幕,为着险中求生的感动,为着自己亲自用脚丈量来的山路。呵,还有什么比亲身的经历更加刻骨难忘?
突然,凹凸土路变成了石砌的甬道。猛抬头望去,一个石湖相抱、水榭亭台的精致空间逼入视野,仿佛横空掉下来的一块璞玉!这就是游客们所拥有的石林园么?它是怎样的规整啊!绿草茵茵,碧水涟涟,香花盈枝,鸟啼婉转。石林就在这样宜人温婉的环境中铺陈罗列开去,纵然也千石万相,也风姿迥异,却远远没有了静矗荒山中的那份傲骨,那份神韵。尤其是纵横其间的满携指示牌的通达甬路,均在人工的智慧下营造出游人们所青睐的适宜览赏的所在。
外加歌舞表演,外加游览车,外加规矩的各处人为的景点……那份热闹可以想见,那份山水依傍、洞窟穿凿、绿荫环拥、花影团簇的美可以想见。然而这份璞玉之美毕竟是在能工巧匠的精心打磨下诞生的,迎合了一种长久以来固定不变的审美框范,在常规的概念中引水建园种花植草,追求了一种普遍意义上的山水景观。 这样的山虽也硬朗,却失落了大自然所赋予的那份原始的天地阳刚,没有了屹立荒野的险峻奇绝,更勿庸说那种穿透内心的灵异韵质,那种可以启迪人心的铮铮风骨……代之以温室般的观览效应。
呈裸在游人面前的石林,是被修剪了的盆景,是被驯服了的雄狮,是被圈养了的宠物,是被溺爱了的婴孩。她美得那么规矩……我为此叹惋疼惜,但又能如何?只能不断地长长地感慨:此山非彼山,此处的石林非我心中之石林矣!那是怎样的天壤之别呵,一个恍若隔离尘世,一个犹在人间。
然我心中的石林,又是那样难以企及,她因于自然的荒蛮而被人类隔离于景区之外,她注定长久的孤寂,绝少人烟,却无始劫以来秉持着大自然的本色,岿然不改初衷,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默默然无声。她不为取悦谁装扮容颜,亦不必迎合谁,更不因任何原委俯首低眉,她只静静地做她自己,她随着季节变化展现她本然的样子,大自然是她的母亲,阳光雨露是她的知音……
“其实不想走,其实很想留。”翌日重访自己攀援过的荒山石林,远远观之良久,聊慰此心。一步一顿,一去一回头……
一如·明良
2007、1、14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