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问答里看到一个提问:
陌生人,可以给一个高二的我鼓励一下吗,即使我在家不努力,但不代表我不想上进?
以下作为答复:
《你努力的样子,为什么不敢让父母知道?》
01私底下,才敢努力的你
高二的学子,我想首先就你所提的问题,我们做一个简单的信息分析:
第一,外来支持是我前行的动力。你认为眼下的自己是缺少鼓励的,你的动力来源倾向于外部;
第二,在家不敢努力,在家是否需要需要努力?“即使我在家不努力”这句话表明,“在家”是一个不同于别的地方的“存在”,而在家是否需要努力,你有自己的看法,且与别人,更大可能是与家人的看法相异;
第三,不为人知的努力。你偷偷做的努力,父母看不见,陌生人能不能知道然后给你鼓励?你其实很求上进,一直都在家以外的地方努力,想在高考取得好成绩,让父母大吃一惊?但是,就怕万一,没有考好的话,努力只会带来“羞耻感”,你害怕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无能感”“无力感”。
谢谢你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因为不只你有这种想法,很多人面临这种困境:
我很努力,却害怕让别人知道,尤其是父母。
于是,很多人的选择是:躲起来,假装不努力的样子。
造成了表里不一致的冲突。努力本是成功路上的助推器,却被雪藏,成为不能公开的秘密。
02你的努力,为什么不敢让别人知道
秘密是成长的必需品,你从母亲,从家庭分离,有了只跟自我有关的“自有物”。
只是,有人将它视为“战利品”,珍视收藏,不管是一种情绪,还是一段恋情;有人将它视为“猛虎”,不管是一次考试,还是来自他人不经意的评价。
你的努力,为何也成为了秘密?
首先,源于自我防御机制。其实就是自我保护的需要,为了避免心理受到伤害。很多时候,这种保护是无意识的,你自己也未必知道。
其次,源于错误的自我评价。表现为自我评价外化和自我评价物化。成长过程,也是不断被外界定义的过程。我们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肯定或否定自己,而“别人”被狭隘地框定在父母或者亲近的几个人。如果青春期没有实现突围,拓展人际和认知,顺利构建“自我评价体系”,那源于外界和物化的自我评价体系,就可能因为惯性滑向中年,甚至终生。
再者,就是自卑心理作祟。不相信自己是多数人的通病。有自卑心理的人,在一次次失败中,常对自己说的是“我真的不行”,而面临成功,却又归因为外部,“我这次能成,是因为运气好,是因为有人帮忙.....”自卑者倾向于用“一万种准备”应付“一种意外”,而过程是不确定的,确定的只有结果。所以,不展现过程,就向外屏蔽了各种不确定性,静等结果来证明自己。
03不做面子人,要做里子人
做面子人,是持续向外求关注,情绪和状态随外界起伏,像是被捆绑了手脚的行走者。
做里子人,则注重内在,有相对稳定的目标,有相对独立的三观,根据自己的需求做调整,方向明确。
有个朋友,一直被我封为“里子人”的典范。
不久前,朋友新进一个企业,快速得到老板认可,提前转正提薪。同事在公司群里劝他“不要假装很努力”,这种劝法,既有讽刺,也带着明显的敌意。
我的朋友一开始有点吃惊,但很快就找到了正确的思考方向:
第一,他是真的很努力。他从不迟到,凡是为公司利益着想,短期内经济效益不明显,但他理顺了内部管理。
第二,从说话人的立场和个性出发,可以理解。因为我这位朋友的出现,动摇了对方在公司的地位,改变了“没有谁不行”的人事格局,而“挤兑”是此人惯用的伎俩;
第三,朋友“脸皮够厚”。从性格色彩分析,朋友是黄色性格占主导的人,充满力量感和目标感。他虽是书生,却不太在乎别人说什么,并且一直都敢于做“努力的人”,因为他永远积极思维。
做里子的人,如我朋友,拒绝被别人染色或泼色,要改变,也是自我调色的结果。
赵薇同李湘一起买红酒,被认为是“尴尬时刻”“明星掉价”。
锤子科技罗永浩直播卖货,被说成是“跪着把钱挣了的中年人”。
仿佛,有了某种身份,就有了众多“应该”。
毕淑敏将“应该”比作魔鬼手中的磨床。每一个路过的人,都被魔鬼抓到床上比划,手脚超出的部分就要砍掉。凡人皆因此遍体鳞伤。
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被种下了或多或少的“应该”,或来自父母,或来自老师,或来自某些陌生人。
磨床就这样成为了心灵的模具,塑造成该有的样子,而非你想要的样子。
写在最后
“翅膀坠上黄金的鸟儿,将无法飞翔。”
同理,身为高二的学子,比给你鼓励更重要的是,即时给心灵松绑,做一道人生的减法,让理想成为翅膀,不要坠上“成绩”“自卑”“害怕”等太多负担。
我们身处最好的时代,也身处最坏的时代,但毫无疑问,我们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拼的不是某次夸奖,某次考试,某个职位,而是伴随人生的成长与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