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了两遍《掌控习惯》这本书,结合以前读过的一些习惯养成或者微习惯的练习一类的书忍不住总结一下,也记录一下自己有哪些微习惯。
习惯是什么呢?习惯是重复了足够多的次数后而变的自动化的行为。
我们从微习惯开始把一个坏习惯变成好习惯,更容易做到能获得奖励,才有更能坚持做下去的信心。
我早晨醒来第一件事打开手机早起打卡,因为要打卡这件事就顺便开始浏览朋友圈,结果上班的日子会迟到,休息的日子会起床晚。
这个习惯的后果并不是我早起打卡想要产生的效果,后来我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是下床开窗看一下天气,然后打开手机打卡,接下来就跳转到听课/听课界面,去卫生间洗漱。这样做还能产生一个洗漱时间的督促,一般听课听书也就20分钟结束,我必须在声音停止前装扮完自己。
这样不仅避免逛朋友圈浪费时间,还提高了我准时出门的效率,一举两得我自己用的挺开心。
微习惯是个很小的动作,但当变成了习惯那就产生了可怕的复利的作用。
比如自己要减肥,每天晚上7点之后不吃东西,22点上床睡觉,早上6点起床,先不管减肥教练怎么知道膳食。就早睡早起管住嘴的养成习惯,你已经是一个健康者了,脂肪也会离你远去的。
微小的变化 比如生产力的提升,每天累积的知识,每天写50字,每天吃饭时感谢准备晚餐的妈妈或者爱人。
这些都是很容易做到的,短时间不会有明显的效果呈现,但你自己会慢慢的发生改变,尤其是认知思维上的变化,让自己都忍不住惊喜,原来还可以这样学习改变。
很多人谈到微习惯,总是拿目标说事。盯着目标去指导自己每天的微行为,其实这样的话大多数情况下你会失败。
改变更看重学习体系而不是盯着目标这样往往会事半功倍。
换思路考虑问题,你的内心充满动力。
参加世界杯的队员都盯着目标一定要拿第一名,可是最后得第一名的只有一个人,死死盯着目标的人压力会更大,心里路障会更多,更难以坚持。
比如自己要练习跑步,目标是20公里一周。每天跑完步回来盯着目标说还有多少就跑完了,洗洗睡吧,也许到你跑到一半的时候就放弃了。
原因是跑步没有给你带来任何愉悦感,也就是没有奖励。只是为了跑步而跑步,如果你转换一个思维我的目标不是为了跑步而是成为一个跑步者,身份发生转变,不再以目标为做事的第一原则,享受过程给你带来的奖励你会更容易成为跑步者。
有一本书叫《这书能让你戒烟》里面提到打造身份习惯这个概念。
例如戒烟,当有人递给你一支烟的时候你会怎么回答?
对不起,我不抽烟。意识里灌输的是我不是一个抽烟的人
对不起,我在戒烟。这句话身份是抽烟的人,只不过你在做戒烟这件事,过了这个阶段可能你就恢复了抽烟这个习惯。
我们的目标不是阅读一本书,而是成为一个阅读者
我们的目标不是参加跑马拉松,而是一个跑步者
我们的目标不是学习一种乐器,而是成为一个音乐家
当身份发生了转变,微习惯一次次强调身份的时候,用一个个小的胜利变成想要成为的人。
总结养成习惯的四步骤:提示、 渴望、 反应、 奖赏。也可以总结为两个阶段,一是问题阶段包括提示和渴望,二是解决阶段包括反应和奖赏。
坏习惯养成为什么很容易?
所有的坏习惯几乎都是即时满足
好习惯养成很难
所有的好习惯几乎都是延迟满足
好习惯的练习方法:
让它显而易见:写下执行意图、利用已经有的习惯带动新习惯、改变环境三种办法。例如当我喝完一杯咖啡后我要专注工作一小时。 如果要提示自己多喝水尽量把水杯放在显而易见的地方。
让它不可抗拒(盐糖脂人类戒不掉三大喜好):绑定喜好、消除坏习惯。利用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叠加一个难度大一点的习惯,比如要看电视必须先做完两分钟平板撑。而消除坏习惯的办法就是让他失去吸引力,比如吸烟有害健康,不能带来更多社交生意等有益的方面,干嘛要坚持呢?
让它简单易行:最省力法则、让坏习惯难以执行。读书变成读两分钟,做运动变成我换好运动服,复习功课变成打开笔记本。破坏坏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提高执行难度,直到它令你心灰意冷。
让它令人愉悦:习惯跟踪法、找到问责伙伴建立习惯契约。习惯跟踪是增加即时满足感,让自己清楚的看到自己的进步。借助契约可以实施监督功能,帮助提高效率。
总之我们都清楚的知道习惯是切入点而不是终点。
养成任何一个习惯从两分钟开始。
你自然而然就是习惯的产物,习惯复利的影响远远大于你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