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生书声
电影《落叶归根》取材于一个关于打工者客死,同伴背尸还乡的真实系列报道,导演张扬经过深入调查决定把它拍成电影,展现给更多的人,为了照顾脆弱的心灵,不仅做了删减,也加了不少温馨的细节,让电影看上去不至于难以下咽。
看这部电影是笑着笑着就哭了,一直悬着一颗心,怕老赵忽然一下子垮掉,不再相信,不再希望。当他躺在为工友挖好的坑里,望着蓝天白云眼睛里含着泪水,想要了结自己生命,却又下意识的避开大石头的时候。让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活是活够了,只是还没有勇气去死。”
因为一句承诺千里送尸,一路上被打劫,被偷窃,被欺骗,被歧视,被殴打,人情的凉薄寒彻骨髓。有时候我不得不相信人性本恶,若没有法律的束缚,道德的教养这个社会怕是会吃人的。
在人烟稀少的公路上,老赵乘坐的大客车遭遇劫匪,劫匪得知他千里送尸的故事后大为感动,把打劫所得都给了老赵,可当劫匪驱车离去,满车乘客,不仅仅把钱要了回去,还把老赵敢下了车。可能世界上没有好人和坏人,只有做好事的人和做坏事的人。坏人作起好事来更让人感动,好人做起坏事来更伤人心。
大车司机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姑娘,言谈中不难发现这姑娘应该是专门做“路上生意”的,他却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她,为了她要跑30万公里赚够了钱去娶她。可当他赚够了钱,姑娘却不见了,生活一下子没了意义,老赵劝他继续跑30万公里去找她,这一刻找不找得到她已经不重要了,找到她成了他继续奔驰的理由。
孤苦无依请演员为自己举办葬礼的老人会把自己的手推车送给老赵让他免受背尸之苦,小客车上的小学为老赵递上一瓶矿泉水,被逼无奈落草为寇的劫匪把抢到的钱都给了老赵,陌生人的温暖总是更能打动人,苦命人的相互支持总是更加贴心,出于理解的关怀才称得上是“关怀”。
老赵像是一面镜子映射出了一路上的社会百态,他背着工友在盘山公路上一次次挥手却没有车停下,前面因塌方堵住了去路,除了一个孩子递给老赵一瓶矿泉水,那站了一路的人只是冷漠的看着老赵一步一步的背尸前行,像极了鲁迅笔下的“看客”。
献血捡垃圾供儿子上大学,儿子却不想看见她的单身母亲,因妻子毁容在山林里避世的一家家三口,独自一人在南方打拼的发廊小妹,电影中处处可见,低到尘埃里的小人物,他们在生活的困境中挣扎,反抗,顾不上礼仪和虚荣,好好活着成了最终的信仰。
电影中有很多镜头让我泪目,在救助中心的中秋晚会上,老赵通过双簧的模式唱了一首《我想有个家》,唱哭了一群流浪的人。带着工友的墨镜坐在拉石子的自卸车上,高声朗诵“如果祖国是一棵大树,我就是一片叶子,我摇啊摇,我多快乐”。春风得意的坐在水泥管子里,坐在推土机的铲子里,坐在绿油油的稻田旁(每一个镜头都像是一幅油画),老赵的幸福就是这么容易满足,容易的让人心疼。
善良的人更要保护自己,尝试着说不,尝试反抗,努力强大到自己撑起一片阴凉。弱小的人更要相互取暖,这个世界,人们总是喜欢冲着强者笑,弱者往往要承受更多的冷言冷语,所以普通人何必为难普通人。
老人说的对:饥饿的人很真实,活的下去,落叶归根。生存是最朴素最原始的需求,生存面前很多事情都变得可以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