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理浅说》(16)
卷一 辨认一切阴虚证法
“凡阴虚之人,阳气自然必盛。外虽现一切阴象,近似阳虚症,俱当以此法辨之,万无一失。”
阳盛阴衰,阴必虚。虽然见病人有阴象,好象阳虚症,只要有阳盛之象,一定是阳盛,阴虚之证。人体本为一气,阳盛必阴衰,如阳盛不纳阴,出现内热外寒的现象。
“阴虚病,其人必面目、唇口红色,精神不倦,张目不眠,声音响亮,口臭气粗,身轻恶热,二便不利,口渴饮冷,舌苔干黄或黑黄,全无津液,芒刺满口,烦躁谵语,或潮热盗汗,干咳无痰,饮水不休,六脉长大有力,种种病形,皆是阴虚的真面目,用药即当益阴以破阳。”
以上都是阳盛之象。因此,有此定是“阴虚证”,治则有存阴、救阴、化阴、育阴诸方。
阴虚证,有近似阳虚之症。如脉伏不见,或细如丝,好象阳虚至极;如四肢冷如冰,好象阳绝;忽然吐泻,大汗,好象阳脱;如欲言不能,好象气夺。以上不过十之一二。
阴虚症,都是火盛伤血,阳盛阴衰,这是基本规律。后人以火立论,使阴虚的本质不明,以至于张仲景的存阴、化阴、育阴、救阴之法无人知道。(黄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