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理浅说》(7.2)
卷一 君相二火解(2)
“其中尤有至要者,有阴气上腾而真火不与之上腾者,有阴气上腾而真火即与之上腾者,此处便要留心。”“凡见阴气上腾诸症,不必延至脱时而始用回阳,务见机于早,即以回阳镇纳诸方投之,万不致酿成脱症之候矣。”
阴气上逆,阴盛阳衰,以至于脱阳(坎中之阳),应及时回阳镇纳。“阳欲脱者,补阴以留之。”
“亦有阳气下趋而君火未与之下趋者,有阳气下趋而君火即与之下趋者,此际不可玩忽。”“凡见阳气下趋诸症,不必定要见以上病情,而始用逆挽,务审机于先,即以逆挽益气之法救之,自可免脱症之祸矣。”
阳气下趋,阳盛阴衰,以至于脱阴(离中之阴),应及时逆挽益气。“阴欲脱者,补阳以挽之。”
“盖从下而竭于上者,为脱阳;从上而竭于下者,为脱阴。阳欲脱者,补阴以留之,如独参汤是也。阴欲脱者,补阳以挽之,如回阳饮是也。亦有阳欲脱者,不必养阴,阴盛而阳即灭。阴欲脱者,不必补阳,阳旺而阴立消。此皆阴阳之变也。”
脱阳从上。脱阳有阴盛阳衰,也有阴盛格阳,前者“阳欲脱者,补阴以留之”,后者“阳欲脱者,不必养阴,阴盛而阳即灭。”
脱阴从下。脱阴有阳盛阴衰,也有阳盛格阴,前者“阴欲脱者,补阳以挽之”,后者“阴欲脱者,不必补阳,阳旺而阴立消。”
人体阴阳二字简单,而其内涵复杂,辨证容易出错,产生误诊误治的结果。(黄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