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曾有一个金句是:
人生的意义在于独自穿过悲喜。
有读者问我,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我说:独自穿过悲喜,才知一切如是。
小时候怕黑,走廊的灯总是忽明忽暗,总觉得身后有人跟着,后来才知道,那所谓的人,是自己不敢直面的阴影。
长大后,不怕黑了,但也不敢直视人心,怕变故,怕突如其来的失去,还有措手不及的离别。
但怕着怕着,也就明白了:
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留不住。
有人说,成长是一个逐渐沉默的过程。深以为然。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四个字:
悲喜自渡。
人人都有心事,但不是人人都会跟别人说,有的人知道别人不会感同身受,有的人是怕开口就会掉眼泪。
生活的琐碎,一地鸡毛,吐出来矫情,咽下去又拉嗓子,百般无奈涌上心头,话到嘴边又觉得不值一提。
于是,学会了允许自己枯萎几天。
曾经栽了一个大跟头,爬起来的样子很狼狈。
站在原地很久,因为哪儿哪儿都疼,但没过多久也会知道,是该往前走了。
时间久了,才会明白,治愈你的也不是时间本身,但会在特定的时间,让你告别曾经的自己。
是如何的时间节点呢?
大概就是,独自一个人穿过了漫长的悲喜,才明白一切都不可接受,但最后一切都必须接受。
摔过跤,才知道什么叫疼。受过伤,才知道什么叫疤。
爱过错的人,才知道什么样的人值得珍惜,走过错的路,才清楚什么方向更适合自己。
不停经历的自己,是命运的亲身试炼者。
风雨中飘摇,也在风雨中树立。
生活肯定不是童话,不是每一个开头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但也不一定是悲剧,有时疑无路,有时也柳暗花明。
尼采说:这世界没有真相,只有视角。
你穿的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别人看上去云淡风轻,未见得脚上就没有血泡。
只是你看不见他,正如他看不见你一样。
活着,就是扛住命运压下的担子,咽下现实塞来的甜与苦、琐碎与庸常。
好坏参半,苦乐交织,只不过都是无常故事中的寻常。
而所谓的接受本身,就是允许悲喜静默地穿过自己。
允许今天阳光明媚,允许明天暴雨倾盆,允许此刻欢声笑语,允许下一次突然沉默。
人生如饮茶,烫嘴也要慢慢喝下去。
品过苦涩,回甘才会更明显。
独自穿过悲喜,才知这世界没什么必须得到的,也没什么不能失去的。
一切得到都是侥幸,一切失去都是人生。
最终了然:
悲喜都是风景,得失都是馈赠。
悲伤让你深刻,欢喜让你轻盈,两者交替,才构成了生命的完整。
有山靠山,无山独担。
不增不减,不垢不净。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不求有缘,但求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