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东头的公鸡已经打鸣了三遍
太阳探出半个身子来
风依旧在平坦如小腹的大地上游荡
衰草犹如苍鹰飞走后的空巢
仍在母体上守望、等待
青林如蒿,一脸疲惫,满身尘烟
风来拜访,声声悲戚
像是铜丝制成的弦儿绷紧
又像大门口老梦到小时候的那条黄狗低沉的呜咽
黄汤是酒,但土也可以用“汤”来形容
在作家牛汉笔下那叫“绵绵土”
处于黄土高原边上的陇东大地
乡人亲切地称作——汤土
土如汤,带着太阳的体温
带着麦粒的敦厚和善良
东北有个词儿很好——囤儿
囤儿就是山坳里的一小撮村庄
我们只把堆积如小山的粮食叫“囤儿”
连同包裹它的炕上铺的席子
以及那间脆若危卵的储存五谷的小厦子
成熟的麦子虔诚也虚心
秸秆自然不甘落后
小麦的秸秆我们摞起来
蒲松龄笔下这般描述——“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一到下雪天,它最先白头
然后才是大山、屋顶,以及人间
像上了年纪的老人坐着打粪篓
须发皆白,而雪花也是白的
旁边必然有个碌础
像个小孙女依偎在它身旁
听峥嵘岁月里那些老掉牙的故事
整个村庄都在翘首以盼
小儿女们的回归
柿子红通通的,挂在被目光灼热的枝头
颗颗小灯笼,是眼,也是心
大年初三的傍晚
妹妹回家了
她踏着北方的雪回来了
北风吹开了梨树,吹飞了柳絮
也斑驳了山河
从南方到岔路口有棵歪脖子柳树的小村庄
一千五百多公里的路程
火车到大巴,乘车到步行
也只是因为连呼吸都是那些曾在梦里闪现的晨光与山岚
白花红底的棉袄从箱子底取出来了
母亲早已期盼了整个秋天和冬天
爆竹声声,似乎还在耳边响起
红衣阵阵,仿佛撒下了满地吉祥
母亲的心在滴血呀
是夜晚缝补时钢针刺破的殷红的花朵——绚烂
是国画里那虬枝铁干的腊梅——笑脸
它们都在苍白的肤色中十分抢眼
她跟在父亲身边听他的嘘寒问暖
她叽叽喳喳,愉快得像只出笼的小鸟
然后迅速进入下一个场景
再踏故土,看望亲人
回味她明媚且鲜妍着的童年和少年
她的脸蛋可比房门两肋悬挂着的辣椒
以及西天明艳的彩霞
当夕阳斜坠,金星浮现
夜幕拉下,寒气上来
火苗在炉膛内不住地跳跃
矮屋泛起淡淡的晕黄
电视机打开,且不去管哪个频道
欢声笑语一并响起
才终于弥补了上弦月隐约的圆缺
寒假外出打工,妹妹去了南方的生产线上
一天十二小时以上的时间,她都穿着厚厚的工作服
重复、机械地做着“工作”
不能请假,也不允许休假
社会是个大染缸
但厂房是个大蒸笼
手被机器夹伤了,包扎后继续上工
说好的工作期限到了
一众“孤女”,被限制离开的自由
不结劳动报酬,一日拖过一日
等救世主的降临
也等肉食者的开恩
妹妹要回家,妹妹想家了
但她们回不了家
介绍人早已跑得无影无踪
身边是钢铁的城市,林立的大楼
四周是麻木的工人,机器的轰鸣
抗议的浪潮一阵高过一阵
势必酿成滔天的焰火
把迷茫、无助和害怕燃烧得干干净净
妹妹啊你外出时把家产带走了一半
你听不到父亲的短笛、母亲的风箱还在作响
难道你已经忘记盛产杏子和酸枣的山梁
那位因长期劳作患了气管炎的邻家奶奶
去往对面塬上的山道比羊肠子还弯
或许那路的尽头仍藏着几许危险
你不在时我们经常折枝做喇叭或者
编花环的那棵老柳树一下子就老了
浑浊的眼泪顺着丘壑止不住地流淌
如今你回来了
你离过去更远离死亡更近
你可知道谁走了而谁又来了么
走的人逐渐淡出了大地的眼角
来的人如今又映入黎明的视线
如今你回来了
你距未来更近距成长更近
你可知道窑洞像那架老风箱正在苟延残喘
背着书包拿起鞭儿赶着的羊群早已白骨森森
生养了我们的黄土地仍在遥远的天际爬行
妹妹回家了
但这里终究只是过往
当你再一次打点行装
不管是去厚重粗犷的北国
还是温婉毓秀的南方
你都要深切地怀念
这里才是你的故土,你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