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活动一:组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组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生:领取实验材料,开始组装。
大部分小组组装的小车能前进,但是在运动过程中橡皮筋会从小车上掉下来;橡皮筋没有掉下来的小组,也只是把橡皮筋绷在小车的车头和车尾,并没有固定。
在后面的教学中,提出了实验要求:1.橡皮筋要固定在小车上;2.小车能够前进。
大部分小组能够想到固定的方法,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车轴上。有些小组选择的车架和车轴在小车的同一个方向,也能使小车运动,满足要求,同样给这些小组加分。但是在指导组装时,还是规定按照车架和车轴不在一端来组装。
这个放手让学生想,让学生做的活动,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激发学习的兴趣,保证后续实验的顺利进行。
探索活动二:研究小车行驶距离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之间的关系。
难点一:小车行驶距离太长,不好测量;固定缠绕的圈数为1、2、3;用1.5米的软尺进行测量,提出问题:“超过1.5米时该怎么?”,学生想办法,教师演示;教室的地面本来就有线,各小组选择跑道,不与其他小组冲突,可以同时开始实验。
难点二:数据的处理,求平均值,在第一课已经讲过方法,但数值太大,大部分学生笔算很困难,他们已经会使用计算器,就改为用计算器计算。
难点三:活动手册上的记录单,最后一列需要学生比较缠绕不同圈数,小车行驶的距离(远、中等、近),由于每次实验重复了三次,每次都对应一个空,学生自然而然地比较三次重复实验的数据,这样的比较对得出结论没有任何意义。为了避免对学生造成误解,应该比较其平均值,只需要画一个空。
难点四:学生第一次接触“弹力”的概念,在回答研讨问题1“使车轮转动的力来自哪里?”,学生会说到橡皮筋,说得具体的也是橡皮筋的拉力,所以要对弹力的概念进行重点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