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 有一则新闻,震惊了许多人。大连一个13岁男孩,将邻居家9岁女孩残忍杀害,并且抛尸离家仅100米的灌木丛中。
其后,这个男孩假装成一一个没事人的样子,非常淡定的混迹于围观群众中,直至案子最终破了,他被警察带走的时候,才感到了一丝慌乱和恐惧,其心理素质之过硬,真是让大人听了都闻之色变,听之胆寒。
一个13岁男孩能养成这样的性格和习惯,跟他的家庭,跟他父母从小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这个事情过后,网上对小孩的教育问题,又讨论得如火如荼。
我想,这个事情最终会归结到他的父母身上,他的父母从小是怎样教育他的,以及他父母本身的素养和水平。
但是无论父母自身是什么样的水平和层次,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一件事都是应该及早教给孩子的,那就是给孩子早早就划出一条“红线”,告诉他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这样,从孩子很小就开始规范约束,孩子基本上不会走偏,更不会如新闻中那个孩子那样,离正确的道路越来越远。
02
2018年有一则新闻,一个不到10岁的男孩,用妈妈手机玩游戏,短短几天时间,竟然刷掉了12.7万元,平均每天1万元,最高一分钟消费了7992元。
更恐怖的是,这件事情,妈妈竟一直不知道。因为这孩子用妈妈的微信或支付宝付完钱后,为了怕妈妈发现,居然删掉了支付记录,短信通知等信息。要不是有一天爸爸嫌儿子玩游戏太晚,大骂孩子一顿,把孩子吓到了,扔了手机,导致那天的支付记录忘了删,被妈妈发现,刷掉的金额恐怕还不止12万。
记者采访的时候,这位妈妈说,她孩子很聪明,她用微信支付宝支付的时候,被孩子在旁边看到了密码,他就记在了心里,才酿下了这样的大祸。
听这位母亲的意思,就是孩子知道了密码,所以才刷了她那么多钱。可是我在想,即便是知道了妈妈的支付密码,也不该在妈妈不知道的情况下乱刷妈妈的钱吧?刷之前难道不该跟妈妈说一声吗?难道他不知道这样的事情是不能做的吗?
对于这件事,很多人都在责怪这个熊孩子太胆大,但我却觉得,问题还是这位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给孩子清晰的划出一条边界,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绝对不能做。
这样的边界,就是一条“红线”,时刻提醒着孩子,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如果新闻中的父母早早就给孩子划出了这条“红线”,即使孩子知道密码,也不会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随意乱刷父母的钱,更不会酿出这么大的祸患。
02
前一阵跟一位妈妈聊天。她跟我讲了一件事情,让我又一次深刻明白,父母早早就教会孩子做事的边界,有多么重要。
她家宝宝今年上幼儿园中班。去年的时候,班上转来一个学生。这孩子聪明是够聪明,但是有一点让老师和其他家长们头疼。就是爱打别的小朋友,他转来才1个月左右,他们班上小朋友几乎都被他扇过耳光了。
为此,班上很多家长都找过对方家长,希望家长能管管孩子。可是这对父母,比较年轻,也比较个性,教育孩子也比较任性。家长们跟他们谈过很多次,他们都没有规范过自己孩子的言行,告诉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反而觉得自己孩子挺好的。
最后家长们实在受不了了,联名找到老师,要求老师必须拿出一个有效的办法,不能让班上的孩子们这样天天被人欺负。
老师也实在管不了那个孩子,最后只得劝家长把那孩子转走了。
听完这件事,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孩子被这对过于年轻,过于个性的父母给耽误了。
这对父母,压根就没想过要规范孩子的言行,划出一条做事的“红线”给他,告诉他到底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即使孩子做了错事,他们也没想着去纠正,去规范孩子的言行。长此以往,吃亏的还是孩子。
走进学校的集体生活里,像这样没有界限感,做事不知道对错的孩子,往往过于个性自我,很难融入到班集体里去的。
父母没有给孩子划出一条“红线”,告诉孩子哪些事该做,哪些不该做,最后坑了的还是孩子。
清朝有个“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有一个叫谢庚的小孩,十分聪明伶俐。有一天谢庚去朋友家里玩,正好碰见朋友的母亲绣花时,不小心掉落了一根绣花针。谢庚趁旁人不注意,偷偷捡起那根针,放进口袋,带回了家。
谢庚的母亲见到后,不但没有责备儿子,反而夸奖谢庚聪明懂事,让家里多了一根针。
从此以后。谢庚出去,总会偷些东西回来。从一根鸡蛋,一根黄瓜,一直发展到偷金盗银。最终,谢庚因为偷盗金银被抓住,判了死刑。
行刑的时候,谢庚哭着责备母亲,在自己小时候偷针时没有制止自己,以至于让自己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他母亲也很后悔,可惜已经太迟了。
所以你看,从很小的时候,就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划一条界限给他,是有多重要。
而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最应该责怪的其实是父母,因为孩子很多道理都不懂,如果父母不去约束,不去管教,可能孩子永远都不会懂。
通用集团总裁杰克韦尔奇
03
全球第一CEO,通用集团总裁杰克韦尔奇,因为是家里唯一的孩子,而且父母生他的时候年龄已经很大了。所以从韦尔奇一生下来,就拥有了父母全部的关爱。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并非出生豪门望族,但却拥有更好的东西——父母无尽的爱。”
父母虽十分溺爱韦尔奇,但在原则性问题上却决不让步。
当他逃学被母亲发现后,照样挨母亲的揍。
有一次,他偷了狂欢节队伍中一个不值钱的小球,母亲坚持让他去教堂忏悔,并亲自带他将这个小球扔进了郊外的河里。
正如他自己所说:“每次当我的行为稍有出格,母亲就会一鞭子把我抽回来,并给我正面且有建设性的意见,使我振作起来。”
今天,杰克韦尔奇是“全球第一CEO”,并一手将通用集团带到了如今的高度,在经理人的世界里,他几乎算是世界顶尖级别了。
杰克韦尔奇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跟他母亲从小的严格管教是分不开的。如果在他犯错的时候,母亲没有及时纠正,及时给他划出一条边界,告诉他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那么今天,或许就不会有如此积极向上,如此成功的“世界第一CEO”了。
由此可见,要想让孩子成才,除了爱和鼓励之外,还要有原则,有约束,有底线、有边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孩子一直走在正确的路上。
04
儿童发展专家塞尔玛•弗雷伯格曾经说:一个不被管教的孩子是一个感觉自己不被爱的孩子。
管教是教育,不是惩罚,它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而是需要重复和耐心。长远来说,父母管教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这样孩子最终会为自己建立起规则,这个过程会持续好多年。
《给孩子立规矩》一书中说:“孩子从管教中得到的安全感也是基本的,因为没有管教就没有边界”。
这个边界,就是那条“红线”,确保孩子不会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的“红线”。
生活中,太多父母由于过于溺爱孩子,而没有一开始就给孩子划出一条界限,告诉孩子哪些事该做,哪些事绝对不可以做。没有这条界限,孩子很有可能会像新闻中那个熊孩子一样,因为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而闯下大祸。到了那个时候,父母再来训斥、打骂,一方面是已经于事无补,另一方面,其实是把自己教育的失职推到了孩子身上。
美国著名作家珍妮·艾里姆说:“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从这个角度来说,父母责任重大。所以我们更应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多些理性,多些思考,力求给孩子更多爱的同时,又能有给他划定底线和做事的边界,只有这样,孩子才不至于走偏,也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出真正生活成功、人格成熟的孩子。
无规矩不成方圆。父母自己一定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再给孩子划出基本的行事准则,并时时监督督促,保证孩子不出这个边界,然后在这个边界内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度和自主权。相信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一定是积极主动,有主见,又有原则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