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小说《漫长的告别》的第一页,就被作者的语言表达折服了:
“特里•莱诺克斯的左脚悬在车外,就好像他忘了自己还有一只左脚。”
“从他的眼神看得出来,这个人在酒缸里已经淹到发际线了。”
“姑娘瞪他的眼神能刺穿他再从背后戳出至少四英寸来”
作者雷蒙德•钱德勒是20世纪美国文学的代言人之一,“钱德勒式”文风被后世无数作家争相模仿。《漫长的告别》这部长篇小说是他的代表作,曾获得1955年的爱伦•坡奖——“推理界的奥斯卡”。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方式,故事讲述者“我”,菲利普•马洛,是洛杉矶的一名私人侦探,“独来独往,没结过婚,人近中年,不富有”。小说从马洛在一家俱乐部的露台外第一次遇到特里写起,当时特里喝得醉醺醺的,并被女伴抛下;马洛载他回家,等他酒醒了又送他回自己的小公寓。特里并不老,但头发却一片雪白,半边脸上有疤痕,虽然他是个酒鬼,但表现得很有教养。后来他俩偶尔一起安安静静地在酒吧喝螺丝起子,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却产生了独特的友情。某天凌晨五点,特里来找马洛,声称自己杀了妻子,请他帮助自己离开洛杉矶。故事就围绕着这一桩情杀案慢慢展开,黑道白道、政界警界上演了一幕幕复杂的戏码,放荡的富家女、富有的商人、古怪的医生、酗酒的作家、美艳的作家妻子、凶狠的黑道人物等一个个登场。说它是一本推理小说,但又和传统的推理小说不一样,它侧重的不是逻辑推理,而是人物、命运、故事,侧重讲述过程。案件的进展节奏也慢,如果你是一个急性子,你得做好不被急死的准备。
钱德勒不愧是备受加缪、毛姆、钱锺书、村上春树等推崇备至的伟大作家,他的字句非常精妙,寥寥几笔,就让读者犹有看到、听到、体验到的感觉。比如他形容萍水相逢的朋友:“他就像你在客轮上认识的旅客,混得很熟,实际上对他一无所知。他离开时也像那么一个人,在码头和你道别,说老兄咱们保持联系,而你知道你不会和他联系,他也不会和你联系。你这辈子恐怕都不会再见到这个人了。就算见到,他也完全是另一个人。”比如他形容格林和戴顿的眼睛:“他们长着窥伺和守候的眼睛,耐心和谨慎的眼睛,冷漠而倨傲的眼睛,警察的眼睛。这种眼睛是他们在警校毕业典礼上一人一双领到的。”又比如他形容第一眼见到美艳的艾琳•韦德:“有一瞬间,我觉得酒吧里没有了任何声音,时代精英停下了唇枪舌战,高脚凳上的醉汉停下了滔滔不绝,那情形就仿佛指挥轻轻敲打乐谱架,手臂举起来悬而未落的那个瞬间。”这样的描写、比喻在书中俯拾皆是,几乎每一页都有。书中还有许多经典金句,比如:“死人是世界上最好的替罪羊,死人绝对不会反驳”,“生命的悲剧,不在于美丽的事物过早衰亡,而在于它们变得苍老和鄙俗”等等。
小说的最后,马洛把那张面值五千元的巨钞还给了特里,他数次回避特里说要一起去喝螺丝起子的建议。特里闷闷不乐地说“我们曾经是很好的朋友”,马洛回答道:“是吗?我忘记了。在我看来,那是另外两个人”。两个朋友就此别过,一场告别经过了漫长的时光,终于尘埃落定,“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
一部兼具故事性和文学性的精彩小说,看完你也许会和我一样,想喝杯螺丝起子,和马洛,和特里,隔空一起聊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