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心理治疗技术性理念P173-182
第3遍读书笔记补充内容:
一、态度
4.我们不是病人的领导,也不是病人的统治者或指挥者。我们要警惕,当教师的当父母的当领导的,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觉得自己比对方高人一等。其实,我们跟病人之间只是在某些方面存在程度的差别,谁也不好说自己就是绝对健康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健康甚至病态的某些部分或侧面。
5.许又新教授提出:不要做手电筒专门照别人,咱们也得倒过来照照自己。这点非常重要,对于提高我们的技术,改善我们的态度,提高疗效,这都起根本性的作用。有的病人说焦虑紧张,我们马上可以说,我能够理解,因为我有时候也常常紧张,觉得有压力或者是焦虑,这是很难完全避免的。
二、关系
1.关系,这个理念来自弗洛伊德,他用的术语是移情。他认为一个人生下来跟他妈妈的感情是最根本的,是最原始的,从生下来起就跟他妈妈建立起了关系和感情,其他的一切感情哪怕是对父亲的感情,也是对母亲感情的转移。所以,病人对医生产生感情,不管是正面的、负面的都是移情。
2.治疗关系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新的、亲密的和建设性的关系”。新的:一是不批评,二是不包办代替,三是不偏倚;亲密的:密切的关系并不一定是亲密的关系,亲密是带感情的,不仅仅是行为,亲密还包括相互信任;建设性的:治疗关系必须有利于双方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而不损害任何第三方的利益。
3.精神分析就是利用移情,克服阻力。用我们的话来讲就是利用新的、亲密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克服任何阻力。什么叫阻力?凡是来自病人的阻碍心理治疗的进行和深入的都叫作阻力。
第3遍读书笔记补充内容:
4.心理治疗不外乎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也就是通过一个人际关系在起作用。
5.新的人际关系之不批评并不等于跟着病人走,只是我们要在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方式,向病人表达我们的态度和观点,不批评不等于不表态。
6.新的人际关系之不包办代替,尽量少建议。这一点很难做到,因为病人找你往往是他没辙,不知道怎么办,他希望你给他出注意。我们要跟病人商量、分析,两种选择各有利弊,详细分析清楚然后让病人自己做决定,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7.新的人际关系之不偏倚,指的是病人有心理冲突,我们不偏向他的心理冲突的任何一边,是帮助他分析这两者的利弊。更进一步的讨论就是,你怎么会陷到这种冲突里边的,那就是进一步的分析了。
8.有一位心理卫生专家这么定义心理健康:除了自己以外至少能够爱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健康的。
9.发展亲密的人际关系,我们从两点做起,一是无条件的接受对方,二是情感投入的理解。
10.许又新教授将empathy翻译成投情,不用共情,因为有一部分人你可以跟他共,可是也有一部分人,特别是精神病性障碍范畴内一部分人,他根本不跟你共,那你就投。
11.发展关系的过程中,阻力是必然的,这正是人的特点,那怎么来克服阻力呢?就是利用良好的关系,利用新的、亲密的、建设性的关系来克服阻力。
三、信任
1.信任是两方面的事情,来访者对咨询师的信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咨询师对来访者信任不信任。
2.我们把带有正性情感的态度叫作信任。来访者充满希望,认为病很快会好起来,这样的一个态度和见解就叫作信任。
3.凡是与人合作的事,对合作者的信任是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心理治疗和咨询就是一种需要双方合作的事。当然,自信更加重要,但只有建立在自我了解基础之上的自信才是可靠的。
第3遍读书笔记补充内容:
4.我们要经得起考验,即使来访者对我们不信任,我们也要想办法,看看不信任是在哪个方面,哪些事情,我有没有可能扭转这种情况,使他由不信任变为信任。
5.把不信任看作是带有负面情感的态度和见解,如焦虑、失望,认为自己好不了,或者“我根本就改不了,你跟我说也没有用”。
四、价值中立
1.我们在治疗病人的时候,不能用道德观点看待病人,用道德观点看病人是不对的。弗洛伊德首先提出价值中立的观点。
2.价值中立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对心理冲突的双方持等距离立场;第二种:不带任何价值观的进到病人的内心世界里去,这样才能体验病人的体验;第三种:对待精神症状,我们不能跟着病人去纠缠,而是要和病人共同探索,病人是怎样陷入这种两难境地的,也就是追溯得病的经过。我们要和病人探索的关键问题就是,病人用了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他的一般性心理冲突,以致使它变成了神经症性心理冲突。
第3遍读书笔记补充内容:
3.心理冲突是人们都有的,只是由于处理不当,它才变成神经症性心理冲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