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这本书时,感觉生涩,“啃不懂,嚼不烂,还不易消化。”可是我们数学组的老师在一起共读时,各抒已见,讨论研读,还挺有收获的。
要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我认为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科学的发展,第二部分是学习者与学习,第三部分是教师与教学,而重点则在于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学习科学的发展既包括:学习科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也包括新的学习科学的特点。学习科学的发展首先受到威廉·冯特的影响,他和他的同事们试图通过内省法要求知觉主体反思他们的思维过程,来对人类的意识进行精确的分析;其次,进入20世纪,行为主义把学习的概念定义为一个在刺激和反应间建立连结的过程。学习的动力被认为主要由内驱力和外部力量来驱使的;再次从1950年代末随着认知科学的诞生,人们从许多科学的视角来研究学习,涉及到人类学、语言学、哲学、发展心理学等。新的实验工具、方法论和假定理论的方法使科学家能够开始对心理功能进行严肃的研究。严格的质性研究方法开阔了人们研究学习的视野,补充和丰富了研究传统。新的学习科学的特点主要包括:理解性学习、对已有知识的应用、主动的学习等。
近三四十年发生的心理研究的革命对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学习理论的产生为教学 提供了新的见解、新的方法和新的手段。跨学科的研究和新的科研合作形式使人们更清楚地 看到了把基础研究应用于教育实践的希望。三十年前,教育工作者们很少关注认知科学家的 工作,而研究者们的工作更是远离课堂。今天,认知研究者们更多地与教师合作,在真实的 课堂情境中一起探讨教学、发现问题、验证假设,从而加速了学者与教师、理论与经验的结合。
目前,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研究方法和研究技巧的多样性,不同科学领域的信息日趋融 合。现在我们可以谈论的有关学习的话题远比以前丰富得多。来自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加深了 人们对能力表现的本质和知识组织原则的理解。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儿童能够 理解大量的生物学基本原理、自然界因果关系、数字概念、故事和个人的意图。儿童的这些 能力使我们可以开发一 种引进重要概念的创新课程。有关学习和迁移的研究揭示了构建学习 经验的重要原理,这促使人们在新的情境中积极运用以往的经验去组织信息、建构理解。在 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人类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中清楚地表明,所有的学习离不开特定的 文化模式、社会规范和价值期望,这些情境以强有力的方式影响着学习和迁移。神经科学的 发展曰益为从实验室研究中获得学习原理提供证据,它正逐步揭示学习是如何改变大脑的生 理结构和大脑的组织机能的。在认知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中,对学习环境设计和评价的合作研究为教师了解不同情境的教学本质提供了新见解。新技术正引导人们去开发更多的 学习机会,这在几年前是不能想象的。简而言之,学习研究的这些进展已将科学与实践的关 系带入了一个新时代。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长期建构知识的过程。“我没想要教,而他们却学会了。”很多老师都想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是没想教不等于不教。什么是好的学习,我们一直把老师教的好放在首位,怎么样才算教的好呢?好的学习不是来自教师找到了一种好的教学方法,而是来自给学习者更好的机会去建构。而作为自然课,这种建构是需要建立在学生充分的体验和探究中的。
自然教学更多的强调学生对知识和内容的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建构新知识。关于建构主义,很多老师认为教师不应该直接告诉学生任何事情,应该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建构不是任由学生自由自在的去进行,教师应该创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梳理知识并重新建立新的概念和认识。如在乘法的意义教学中,让学生体验重要的数学原理,包括加法和乘法的混合运算,结合律,交换律,分配律等,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得出答案。
随着人类知识的急剧增长,学习的意义已从记忆和复述信息转向发现和使用信息。教育 的目的更多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必要的认知工具和学习策略,使他们能够获得创造性地思考 有关历史、科学技术、社会现象、数学和艺术时所需的知识。掌握学科基础,包括如何设计 和提出有关各学科领域的有意义问题,能够加深个体对学习规律的基本理解,这将有助于使 他们成为自我维持的终身学习者。
新的学习科学
在上世纪中后期,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人类学习及其生存环境的复杂性,从而导致 了一个新的领域一一学习科学的诞生。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学习科学就从多学科的视角来 研究学习,涉及到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哲学、发展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系统科 学和心理学学科。新的实验工具、新的认知论和新的方法论使科学家能够开始对心理功能进 行严谨的研究,通过实验来检验其理论,而不只是对思维和学习作盲目的猜测。近年来,人们注意到学习的社会情境和文化情境的作用。严格的质性研究方法开阔了人们研究学习的视 野,丰富了实验研究传统,使学习研究成为一门名副其实的科学。
新的学习科学的特色就在于它强调理解性学习。它并不否认事实对于思维和问题解决的 重要性。对某些领域的专业知识的研究表明专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依赖于有关学科 领域的大量知识。但是,研究也清晰地说明了“有用的知识”并非是对无关事实的简单罗列。专家的知识是围绕重要概念或“大观点”来联系和组织的,直接指向知识的应用场景,支持理解性学习和知识的迁移,而不仅仅局限于对事实的记忆。
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多特点需要我们去关注和重视。首先是儿童有主动了解他们世界的兴趣和偏爱;儿童是无知,但并不愚;儿童缺乏知识,但他们具有利用理解的知识进行推理的能力;儿童是问题的解决者,因好奇产生疑惑和问题;儿童试图解决面临的问题,也寻求新的挑战。他们坚持不懈,因为成功和理解是自我激励的;儿童很早就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元认知;儿童天生的学习能力需要加以引导。这些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重视。
在建构主义的基础上,很多学者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的主张,支架式教学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使儿童对任务感兴趣;同时简化任务方法,减少解决问题的步骤,这样儿童便能处理加工成分,并确认达到任务所要求的时间;激发儿童的动机和确定活动的方向,维持儿童对目标的追求;标示出儿童所采用的与理想的解决方法之间差异的关键特征;控制好解决问题时所遇到的挫折和风险;展示所要从事的行为的理想模式。只有做到这些,学生的体验和探究才能深入。不管是什么教学,都必须从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出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在体验和探究中建构新的知识,不断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