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4日 星期日
“爱教育就是爱自己”这句话是朱永新一篇文章的标题。
作为一名教师要领悟到这句话的真正内涵却不是简单的事,这和性格、经历、学养、眼界以及对于教育的理念、对人的理解都有密切的关联。
对这句话有一点认知是在有了多年的管理经历之后,学校的老师人数多,年龄差异大,教学经验、能力也因为教育背景、教学经历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状况。同样的管理体系、同样的学习培训、同样的团队氛围、同样的工作要求,甚至是从事同一个学科的教学工作,也会呈现出极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不是从分数上来说的,因为简单的分数不能代替对一个老师的全面评价,我所认为的“极大的差别”是工作状态的差别,每天在同样的时间里,在同样的教室里,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工作状态有这么大的差异呢,我想了又想,确定就是“爱”的程度不同——那些对于教育有一份赤诚之爱的老师,因为倾心、因为投入、因为勇于改变、乐于付出,很容易获得一份教育的成就感,也常常能够得到孩子们暖暖的回应,更能得到同行与家长的尊重、信任与爱戴——从教育中获得满满的幸福感,不就是最好的“爱自己”吗。反之,仅仅只是把教育当作职业,没有对人、对孩子深切的情感,没有全力以赴的投入与付出,何来成就感、何来爱的回应、他者的认同?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家长对于孩子厚重的期待必然会转向对于教师厚重的期许,当发现教师与自己的期待值有差距的时候,质疑、批评甚至是诉求就会接踵而至——这些窘况落到哪一个教师的身上都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
“爱教育”是一个多么难以具体化的词组,它饱含的深意无法用言语描述,我想爱教育的人首先一定要有一颗年轻的心,对于新事物、新知识、新理念有开放的心态, “四率”“减负”“核心素养”等等都应该成为自己不断学习、了解并且内化的行动;其次是对教育有一份热情,不论是教学、班级管理、活动都能够全身心投入其中,为他们的喜而喜,为他们的忧而忧,以积极的心态和孩子们一同享受成长的过程;第三是乐于改变与创造,随着孩子们的年龄增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既重视身心健康,也善于培养习惯,更能够涵养优良的品行、打下扎实的学业功底……
爱教育就是对职业的敬重,对生命和自我的珍爱,由此,而拥有一个幸福完整的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