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很久,这篇文章的题目,一直在纠结,到底是应该说,母亲对孩子的影响,还是应该说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想了想还是决定用家庭,因为它包含了母亲以及母亲以外的家人。
我们书院有一个学生,他是一个男孩子,他不优秀,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差等生,在学校成绩排名倒数,在书院,写字甚至也没有幼儿园两个五岁的孩子好。他年龄不大,10岁,上三年级。本应该是一个阳光活泼的孩子,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给我的感觉总是很小心翼翼。
他上课的时候总是会不直觉的发呆,要么就是东搞一下,西弄一下,跟别人交流的时候,眼神总是在闪躲,小心翼翼的样子,但是脸上却挂着大大的笑容,不知道什么,我莫名其妙的觉得心疼。
中秋,书院没有放假。孩子们都过来上课了,唯独他请了假,说是回了老家。这本也没有什么,毕竟中秋节也是既定节假日。收假的时候,我问他说,可不可以来补下课,因为他比别的同学都落后一些。先生也说,只要他认真写字都能写得不错,也希望他来加强一下。得到先生的表扬,他很高兴,点点头说好,我说那我跟你妈妈商量一下。
放学的时候,我私信问了她妈妈,可不可以让他来把缺的两节课补上。她妈妈说,她问过孩子了,孩子说怕连续上课消化不了,不愿意来了。当时我也没再说什么,只能说好的,那就回家练习吧。
学院是按课时的来计算的,他们这个班,周末两天都是早上的课。第二天他过来上课的时候,他很高兴,快放学的时候,先生布置了作业,他难得的站在先生的身边看着先生布置作业。先生鼓励他说,今天课上写得不错,回家要加强练习。他笑着说,好的,我下午还得来补课呢!我当时心下一惊,问他,你下午要来补课吗?你妈妈说你不愿意来。他立马就转变口风说,好的,那就不来了。
我当下的心情很难受,我不知道不愿意来补课这个事情到底是他的意愿,还是他妈妈的意愿。我也无意再去追究。
他的妈妈我只见过一次,就是来报名的时候,跟着别的家长来,想要打折团课。她给我的感觉,整个人都很焦虑。我记得她问我,她说,老师,我的孩子注意力总是不集中,不认真,不知道要怎么办。我说是不是因为从小看电视或者玩手机太多?她说这个倒是没有,我平时很忙我没怎么管他,她爸呢就是跟他说,你玩你的,我玩我的,我不打扰你,你也别打扰我。我一下子就不知道要如何去回答她,毕竟我也不知道专业搞教育的,我对一些知识也还比较欠缺。
后来听说,他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妈妈的心思都放在弟弟身上,对她没有太多的关注。他每次交过来的作业,作业纸皱皱巴巴的,像是揉成了团,扔进了垃圾桶再翻出来的样子。先生问他,回家写作业家里有人检查吗?或者有没有人监督?他说没有,都是他自己写的。
先生问别的同学,你们写作业身边有家长监督吗?有些同学说有,有些同学说都是自己写,写完了妈妈就会检查,写不好就要不断不断的改。
我们总是说,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我们大人要成为那样的人。我们总是在羡慕那些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可是我们都选择性的去忽略了,别人家的家长。
孩子的自律能力不是天生下来就有的,也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有的。我觉得更多的是通过父母的影响,小的时候,我们在无形中去影响他,随着他的年龄,心智和阅历的增长,才会形成自律,才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一个几岁的孩子,他还是需要在大人的引导下成长,而不是放任他肆意生长。像很多的家长都说,我不逼迫着他做一些他不喜欢的事情,往往在某一种学习上半途而废,总会这样学一些,那样学一些,不断的拿孩子的成长去试孩子的喜好。
我觉得我们作为父母的,应该反过来看问题。是首先有了枯燥乏味的学习,才能有日后的肆意生长,因为无论如何生长,他都已经在人生的前十几年里奠定了,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资本,而不是从小就肆意生长。
古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意思放到现在的社会上来说就是,一个人是怎样的,基本上就可以知道他生长在一个怎样的家庭。
当我们茶余饭后在刷朋友圈谈论所谓的,原生家庭给一个人的一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的时候,请停下来看看我们的孩子,我们给他们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我们给他们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原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