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英子的《断舍离》并非我此前猜想那种教你扔东西和收纳整理之术,而是一本充满了智慧生活指南。我能说这本书太适合我了吗?年终要大扫除,刚好可以趁此践行一波。本书通过审视物我关系,唤醒我们对“物”的感知,呼吁我们抛却欲念,重拾轻盈自在的人生。
断舍离是山下英子受让人放弃心中执念的瑜伽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启发而生的思维方式。断舍离并非简单处理杂务,它的精髓是要斩“断”物欲,舍“弃”废物,脱“离”执念,即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念,把物品压缩到最合适的量,最终到达一种精简朴素,身心轻松自在的生活。它最大的目的是撼动我们根深蒂固“物品价值观”,让我们学会放手不需要的东西,从而实现人·事·物的良性循环。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过剩的年代,买买买似乎充斥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随时随地的广告消息推送成了无法拒绝的诱惑。图一时新鲜,买的开心,用之甚少,弃之可惜,结果家就成了一个堆放无用之物的仓库。
我们之所以对物品无法放手的原因在于当我们面对一个东西时,我们总是从“这个东西还能不能用?”而不是从“这个东西我需不需要?” 角度来取舍,总觉得以后肯能还会用,就留着吧。其实这是一种“物质轴”的思维模式,我们在践行断舍离时要从“自我轴”(即这个东西我还想不想用)和“时间轴”(现在的我)“关联度(自己用着是否愉悦)”取舍,就能在大量的杂物中锁定那些对自己必要合适愉悦的东西。
我们做物质上的断舍离,最终为了达到精神上的断舍离。舍弃无用之物,保留最喜爱的东西的过程其实就是对自己是什么人,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的一种审视,因为东西是物质和精神的结合体,是“具象化的形态”和“抽象化的情感的结合体。背负有情感连接的东西很难断舍离,总感觉它里有回忆,有故事,和过去的自己有关系,不忍割舍。但是东西上面附着的情感越是沉重,处理掉时,内心就越能感受到什么叫轻盈。有时候,我们需要放下那些代表着你过去的某些物品,虽然这么做会让人伤感,但到最后,当我们真正活在当下,而不是企图活在我们的过去或者幻想中的未来时,人生才会变得更加。从表面看来,我们丢掉的是杂物,但是同时我们也在整理看不见的内心世界。并且在练习物质断舍离的过程中,也在练习做出对现在的自己最恰当合适的选择和决断,重拾对周遭世界的掌控感。
扔掉一件无用物,就多一点空间。扔掉一件多余物,就少一份负担。扔掉一件废物,就恢复一丝清爽。
有时候人活得不自在,大多是背负了太多的多余的执念,看透物我关系,时时清理,心情才能轻盈清爽。
每个人都会在某一天失去自己最宝贵的东西。
几乎没有人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做到释怀。
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练习如何放手,
才能坦然地接受烦恼,
甚至衰老、病患和死亡。----山下英子
我们常常会忽略生命是有限的,时间空间也是有限的,一个人可能用的量也是有限的,所以活在当下,用心珍惜眼前的人事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