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羡慕那些可以一心多用的人。
有些人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做数学题、一边回微信。
有些厉害的“斜杠青年”一边上班,一边写公众号、做短视频、搞直播,开培训班、出书,甚至上综艺节目。
有些厉害的“海王”同一时间交往几十个女朋友,拥有几十个不同的人设,关键是很长时间都没有露馅。
这些人的大脑是怎么长的?
为什么人家可以同时做那么多事情?
我也想试试看。
咱先来个小目标:一边跳绳,一边听书,运动和学习兼得,多好。
准备好后,我就开始听《人类简史》。
刚开始感觉很不错。
才跳了十几下,哎呀,脚被绳子卡住了。拨一下绳子,重来。
继续跳。
咦!书讲到哪儿了?内容咋衔接不上了?
哦,刚才处理绳子那一下,漏了一些关键句子没听到。
倒回去再听一遍吧。
停下跳绳动作,把播放进度倒回去后,继续一边跳一边听。
接下来,我就像复制粘贴一样,不断重复刚才的情节,随着听书进度磕磕绊绊往后走,我也越来越烦躁。
不到半个小时,我就放弃了。一种深深的挫败感袭来,我还是承认自己的平凡和普通吧。
咱一次就做一件事吧,毕竟脑子不够用。
后来我才知道,斜杠青年看起来是身兼多职、“一心多用”,但其实,他的大脑也跟我们一样,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所谓的一心多用,不过是在不同任务之间切换而已。但他们做重要的事的时候,非常专注。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中关于意识状态的内容,讲到了大脑的这种处理机制。
工作和学习,以及日常很多动作,都需要在清醒的意识状态下进行。
我们没有办法在睡梦中做数学题,也没有办法在昏迷状态下做西红柿炒鸡蛋。
意识可以发挥许多作用,如观察看到的物体特征、辨识听到的声音、理解文字的意思、畅想中大奖的美妙场景等,但是必须一个接一个按顺序聚焦,来实现这些功能,就像移动的聚光灯一样,只能一个接一个地照亮周围事物。
有些密室逃脱游戏就是这样的,画面上只照亮一小块地方,其他地方黑黢黢的,我们只能一点点移动这个光去探索。
如果我们在开车的时候打手机,那就必须将注意力在这两个任务之间来回切换,而这会迅速耗尽大脑的能量,并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车祸。
所以交规说了,开车的时候不要打手机。
如今,我们接收信息的能力提升太快了,手机、电脑、电视,各种App,只要你愿意,可以随时淹没在信息海洋里。
但我们的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几乎跟远古时期的人类没有什么区别。
接收端已经5G、万物互联了,甚至元宇宙都要来了,大脑处理能力还停留在2G时代。
所以我们焦虑,我们痛苦,我们想一心多用,期望着能通过练习,提高大脑处理能力。
不幸的是,科学家们发现,一心多用反而可能让人类损失更多。
试图“一心多用”,产生了哪些反效果呢?
1.信息量过多,接受速度变慢,记忆里变差
新信息不断涌现,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当人们始终在接受眼前的所有信息时,意味着当前任务始终受到不相干信息的影响,导致处理信息速度变慢,顾此失彼。
2.长期一心多用会影响身心健康
科研人员发现,一边吃,一边看书或看电视,由于大量血液要供应脑部工作,会直接影响胃肠道的血液供应。长此以往,会导致胃病发生。严重时甚至会引发一系列危险的精神问题,比如成年人的狂躁症,或者孩子的学习障碍和自闭症等。
现代社会节奏加快,年轻人“一心多用”时间越长,集中注意力能力就越差。边学习边做别的事,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因此美国神经科学家加雷·斯默警告说,在性格形成时期总是“一心多用”的孩子,社交能力会变差,他们会误解甚至无法理解那些微妙的、非言语的信息。
那要怎么防止这些负面效果,提升自己的注意力呢?
在工作和学习时,采用与大脑信息处理方式适配的模式即可。
主动停止一心多用的做法,一次只专注于一件事情,开车不打手机,读书时清理出一个专属角落,手机放一边、电视关掉,打开阅读灯营造心理空间,学习的时候用纸质笔记本记录,或者条件具备的话去深山里闭关……有时候最简单的就是最有效的。
此外,为了大脑健康,必须保证足够的睡眠,勤于锻炼身体和活跃大脑。
简而言之,在学习、工作这件事上,慢就是快。人们往往会高估自己的短期能力,低估长期的效果。始终保持学习,经过时间的发酵,十年后,你可能成长到自己都不敢相信的程度。与大家共勉。我是爱读书的宝妈北冀小棠,欢迎与我一起慢慢读书、慢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