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看完了一本小说,《将军令》,这是八年前的的小说了,没想到作者的文笔这么简洁,有好多地方别的人写可能就是一两章了,他一句话就说完了。偏偏看完了那么多小说后,又喜欢上了这种文笔。皇帝不是个好人,虽然他治国有道,但是人品不行,为人刻薄。因为个人喜恶,因为将军长得像他的情敌,折磨了将军这么多年。将军文韬武略,志在四方,希望驰骋疆野,戎马一生。可是内心里确实对皇权的畏惧,他希望又恐惧着。皇帝是唯一一个可以满足他理想的人,可皇帝又偏偏让他雌伏身下。他渴望,畏惧,怨恨,压抑,五味杂陈。将军三代忠臣,我认为将军从小受到的教育也是倒是他面对皇帝软弱的原因之一。我恨他的这份软弱,正如他的表妹也是他的爱人荫荫狠他这份软弱一样。他明明可以有很多办法拜托困境,可是他就是不那么做,为什么不摆脱心中的那份枷锁。为什么等亲手杀死最爱的女人之后才克服对皇权的恐惧。将军隐居了。
后来皇帝御驾亲征被困,将军带三千铁骑救驾,将军恢复官职。后来发动兵变,立了新皇帝。好像很迟,将军成长了,成为了真正的英雄,他训练黑旅军,设三处军垒,大败匈奴。新皇帝很看中他,给了他至高无上的权利,给了他上个皇帝从来没有给他的信任。将军既做大臣,又作帝师,他想要把新皇帝培养成一个名垂千史的好皇帝。仿佛这才是君臣之见的正常模式,这才是真正的明君倚重臣。将军希望自己的决定是对的,新皇帝会是一个比皇帝更出色的君主。可是事与愿违,新皇帝软弱,天真,同时对将军产生了感情,嫉妒将军与皇帝还藕断丝连。所以奸臣趁虚而入,挑拨离间。将军没了兵权,新皇帝御驾亲征被困,奸臣当道,将军听到五十万大军被坑杀,匈奴要与朝廷签割地赔款条约时。将军后悔了,他不该被仇恨蒙蔽了双眼,听信谗言改立新帝,如今匈奴直驱京城尸横遍野,饿殍遍地。
将军想要弥补,弥补他犯下的错,他以自己的妻儿为质,带领最后的军队与自己的老对手对战。战况太艰难了,但是他不能后退,就那么坚持,奋战着。后来匈奴内乱,将军绝地反击,又追杀千里。灭了匈奴的主力,将战线推到边界,等到与对方签停战协议时,将军遇刺身亡。这才是将军最又价值的死亡方式,他本就属于战场,他从来不怕死,只是怕死的没价值。他不再愧对无辜百姓,不再愧对妻儿,他不再愧对天下的任何一个人。
皇帝和将军的感情线太过隐晦,单薄。我不知道为什么将军会喜欢皇帝,喜欢这个折了他傲骨的,毁了他尊严的人。我都怀疑将军有斯德哥尔摩症。看到皇帝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