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漫长的间歇期终于抵达了尾声。这个漫长,却绝非是两个字。而是近乎一年的“情绪日记”。我忽然想起似乎没能追完的韩剧《Oh My Venus》的苏志燮,用来康复的时间也是整整一年。这是巧合,还是有科学依据呢?
近来,我对生活的理解似乎理得更加清晰了,我绝对是非典型的。我在选择上,有很多不同之处。属于不太打游戏的异类男生,却不属于绝对不看足球的异类男生。只是,疯狂足球月,我选择看的球也是与“常人”不同的。我在其中摸出了一些线索。不去特意熬夜看水平可能更高的欧洲杯,却中意所谓的百年美洲杯。也许是因为自己有特殊情感的地域归属,钟情墨西哥、哥伦比亚、智利;或许是因为我是更容易产生个人崇拜的一类,虽然这一届美洲杯,我叫得出名字的球员也只能算是了了。所以,此时此刻,我只得期待JR可以为我大威廉,去报一个仇了。
上述的引文,可能有点乱入的感觉。我想说的是,可能这就是“纯文学”给我带来的变化;在使用情感的方式上,与通常情况下的男性有所不同。更欣赏纯文字的美感,不懂得文字为何需要用图片“填补”和“灌溉”。所以,这可能是我不理解新媒体使用图片的方式和热衷使用动图到底文艺在哪里的原因。
是的,别总是拿“文艺”说事儿。就像不守规矩不顾道德的生意,请别去污染“商业”两个字的名声。可能是因为当年有一好友提及,我的生活方式更属于“文学气质”而非通常意义的“文艺”(在一定程度上,“文艺”在她心里已经是一个虚伪的词汇);我才开始意识到,我所理解的文艺,与这个世界已经变异的文艺并不相同。
间隙期的末了,我的生活却远没有到出头之日。如何让生活平和下来,才成了我近期真正需要认真考虑的。遵从事物的客观规律“饭要一口一口吃”——字要一个一个写,生活要一步一步改变——就像余下的康复依然需要一天天积淀。以“为文学牺牲”为主旨,逐步建设自己的文学生活,逐步调整自己的全新作息——在保持有效的创作时间的基础上,加入有效的“创作系”书籍的学习阅读,之后才是逐步提升创作量(数量和质量)。时刻牢记,史诗巨作并非一日完成。有了有效的文字积累之后,虽说出路未必会一目了然,但一定会更加清晰。
而与内心的自己和平相处,却又是生活平和的根本。保持内心的平静,而非外表的安静。在密集规范的文学生活里,有限地增加社交生活——即,不为排解孤单而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