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是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我学我赏:
本词写于北宋熙宁八年(1075),是苏轼为亡妻王弗所写的悼念之作。
王弗是乡贡进士王方之女,秀外慧中,十六岁时,嫁给了十九岁的苏轼。可惜恩爱夫妻不到头,结婚11年后,王弗撒手人寰,苏轼哀痛不已,直至10年后仍然对爱妻哀思万分,甚至还在梦中看到了日夜思念的妻子。
该词就写于这个感伤的梦醒之后。
上阙直抒胸臆。苏轼毫不掩饰自己的万钧伤痛。“十年生死两茫茫”,包含了多少情感的波涛骇浪。失去爱妻的这十年,苏轼的仕途也不是很顺利,在悲凉苍茫中度过了十年的光阴,对爱妻的思念是“不思量,自难忘。”
向来情深,又奈何缘浅?忘妻王弗的坟在四川,而此时的苏轼在山东,相隔千里,连给王弗上坟都是奢望,只剩下“千里”的“孤坟”。
此时的苏轼四十岁,已是中年,十年的奔波与曲折,已是“尘满面,鬓如霜”。早没有了“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意气风发,也没有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然豁达。想必即使相见,妻子也认不出来自己,对亡妻痛彻心扉的思念和现实遭遇的心酸交融,渲染出悲凉心痛的情景。
下阙承接上阙的设想,描写了梦境中和妻子相见的场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里妻子仿佛还是刚出嫁时的模样,正坐在“小轩窗”前梳妆,为迎接自己心上人而细细打扮。熟悉温馨的场景,更衬托出现实的凄凉。思念和惊喜竟使他们“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眼泪表达了十年的苦痛离别,汹涌成河的悲痛是苏轼,从梦中惊醒。
然而苏轼心中还是压抑不住内心的悲苦,料想那清冷的明月,矮小的松林山岗,都是自己对妻子永远思念断肠的见证。
什么是好诗?无需解读便能打动人心。不是华丽的词藻堆砌,而是能触及人心灵最深最柔软的地方,让人听了就能产生共鸣,是万千人的情感代言。苏轼的江城子便是这样,无需过多解读,用心感受,词表达就是读者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