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文学史和音乐史上,南北朝时代和汉朝时代的情形几乎一样,都有设立一种专门掌管音乐或者说音乐文学的乐府机关,平日里,主要任务就是采集诗歌,然后配合音乐演唱。所有的出自乐府的诗中,不仅有民间歌谣的歌词,也有贵族以及文人的作品;但是民歌部分更有新鲜活泼的形象和魅惑的艺术力量。
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常年的对峙局面导致了南北方在各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自然环境等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导致南北方的民歌风格和民歌的情调也不尽相同。
有关南朝民歌的产生时代、产生区域以及分类大多都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之中,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大类,还有神弦曲。还有极少部分保存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得以流传。
南朝的民歌大多体制娇小,多为五言四句,因为它产生在商业都市中,所以内容单一,涉及享乐为多,大多都是表达男女爱情的作品。所以南朝民歌的风格比较缠绵悱恻,明丽婉转,清新自然。
在考察的出处上,北朝民歌和南朝民歌一样,大部分是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专门描述北朝民歌的是《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中的《梁鼓角横吹曲》,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北朝民歌保存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之中。
在内容上,北朝民歌的和南朝民歌大不相同,它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仅反映了当时北方的战乱不断,烽火连天的社会现实,也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
因为北方是游牧民族,所以他们的民歌风格也就比较粗犷豪迈,相比较与南朝民歌的风格更多的是阳光和刚强。
流传下来的作品中,南北朝民歌各自有代表作,大家有空可去拜读拜读:代表了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的是《西洲曲》,代表北朝民歌最高成就的是《木兰诗》和《敕勒歌》。
南北朝民歌是同一时代的产物,在历史意义上来讲,不仅仅是反映了我国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现实,历史状况,更是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文学风格和艺术形式,是中国文学这个百花苑里不可或缺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