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时代局限和自身条件等各方面的原因,很多人并未受过高等教育,所以希望下一代能够青出于蓝,完成自己当年没能完成的梦想。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同大家一样,也是这样的夙愿,希望儿子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这样就可以考入理想中的学校。
常言道:“老婆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这句话到底靠不靠谱,相信大家心里都有答案。
别人的老婆就算再好,与我毫不相关。自己的孩子无论如何,也是我的翻版。所以现阶段我的注意力没有放在别人老婆身上,而是放在自己儿子身上。
儿子在很多方面都与跟我小时候挺像,无论外表还是性格,横向对比的话,他甚至连学习成绩都跟我当年一脉相承,是众人眼里的优秀学生。
但我当年在初二阶段沉迷于武侠小说,导致除语文之外其他功课的集体荒废,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中考分数与重点高中无缘,只能去普通高中混日子。
我不想儿子重蹈覆辙,所以一直都很关注儿子的学习情况,每次听说他们考试,恨不得马上知道关于分数的消息,只希望儿子稳住现在还算不错的学习成绩。
没办法,现在学生中考之后就要分流,一半考生上高中,一半考生去职校,国家对人才的筛选已经提前,你不出众,就得出局。
平时除了学校老师,还有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一直都是给儿子输灌争取考上重点高中的思想,所以儿子在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如今学生之间也内卷,儿子的愿望当然也是考取重点高中,他自己比谁都清楚,读普通高中相当于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学生,读重点高中相当于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学生。
在我们那个年代,能让学生分心的事物也就是小说或者电视,不爱学习的学生在学校上课时喜欢看小说,放学回家后喜欢看电视。
现在进入网络时代,能让学生分心的事物实在太多,玩手机和打游戏已成为他们的日常生活,让众多家长头痛不已。
爱玩是小孩子们的天性,我儿子也不例外,虽然去学校不能带手机,但只要回到家里就手机不离手,玩到废寝忘食。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都很有个性,说又不能说,打又不能打,只能哄着他,将就他,跟他讲道理,让他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人生每条跑道都挤满了竞争对手,学生时代更是显而易见,隔段时间就会考试,每个人很清楚自己在班级成绩排行榜上所处的位置。
印象中儿子在排行榜上从未考过第一,单科成绩拿过满分,但总成绩在班上一直徘徊在第三和第七之间,通常都是第五的水平。
而他们学校每年考取重点高中的学生,基本上也都是班上的前五名,所以这个名次相当于是一条分水岭,挤进去了,上重点高中相当于铁板钉钉。挤不进去,那就听天由命。
这样的情况当然不能大意,基本上到了每一分可以决定人生走向的地步,必须督促儿子好好学习,在冲刺阶段再加一把劲,这样上重点高中才有戏。
所以家里每个人都在盯着他、鼓励他甚至激将他,只希望他少玩一点手机,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儿子某次又拿了一张学校颁发的“学习之星”奖状回家,像这样的奖状他之前拿过许多,家里的墙上已经贴满了,他爷爷正愁没地方贴,于是很严肃地对他说:“你光拿这个回来有什么用,这个能保证上重点高中么?”
儿子竟无言以对,他在家里谁也不怕,就怕他爷爷。
每个周末回家,儿子放下书包就立马抱着手机玩,连吃饭都要他奶奶喊,于是他奶奶责备他:“你天天在学校肯定巴不得回家,因为回来就有手机玩。”
儿子争辩道:“我在学校天天上课,又没有手机玩,只是回来玩一下。”
我经常给儿子讲大道理,告诉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的正确性,读书是任何时代通往成功之门最直接的道路,选择其他道路或许也能成功,但其中的过程会非常坎坷曲折。
并给他举了正反两个例子,我少年时代有位称兄道弟的同学,因为读书成绩好考上大学,现在成了他们学校的校长。而我因为读书成绩差没能继续深造,如今只能在工厂里面打螺丝。
响鼓不用重锤,我相信儿子一定懂我说的意思。
老婆就没那么多废话,经常给儿子买一些关于学习的书籍,还利用假期时间给儿子找老师补课,希望提高他的学习成绩,并承诺儿子只要考上重点高中,会给予奖励,问他想要什么,儿子说他想要华为手机。
对于这个哭笑不得的要求,老婆爽快地答应了。
大人们每天忙着挣钱,也没有太多时间去关心孩子的学习,就算关心也是关心结果,很少去关心过程。我们只看到孩子在家里玩手机打游戏的样子,没有看到孩子在学校背单词做题目的姿态。
耕耘才能收获,付出就有回报。儿子很争气,果然通过努力考上了自己向往的重点高中,成了我们全村的骄傲。
这所重点高中是我们当地最好的学校,每年都有很高的升学率,为清华和北大提供了不少生源,只要进了这所学校,就相当于一只脚踏入大学的门槛。
争气的儿子,已经完成了一个阶段性目标,梦在继续,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