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研习诗经的其实分有四大流派。时间起自汉初,分为齐鲁韩毛四家。四家诗中,以齐鲁韩为正统,作为今文传播。所谓今文,指的是秦朝诸多经籍亡轶,全靠口耳相传,以及一些私藏的书籍将之流传下来,也是六国文字,汉朝文字统一,对过去的文字研究不深,无从辨别真意。于是将秦朝以及之前的经籍重新整理,作为今文。汉朝初期,今文是为正统,毕竟能够保有研习今文的,均属硕老,德高望重,社会上影响很大,加上官场上也是无居其右,所以这三家都被设为官学,朝廷上设立博士。
而毛诗是古文,这其中有个说法,叫做“自伏壁书残,其后伪孔从而乱之。”说的是汉武帝时期在孔子旧居的墙壁之中发现一本《尚书》,是古文写就的,作为古文尚书,于是也兴起了研习古文的风潮,毛诗就是古文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毛诗在今文鼎盛的时期,流传不广,只在民间流传。后来古文研究兴起,毛诗也愈发昌盛。直到东汉之际,郑康成作为古文今文研究的集大成者,极有盛名,为毛诗作笺,于是毛诗才真正兴起。
作为不同的研究方向来说,今文研究和古文研究是同级别的,但是因为传统的缘故,开始时候对于毛诗,主流的认识是很不屑的,认为是伪书。“盖毛之诂训,非无可取,而当大同之世,敢立异说,疑误后来,自谓子夏所传,以掩其不合之迹,而据为独得之奇,故终汉世少尊信者。”另外还有别的说法对毛诗进行批评:“三家诗言大恉不相悖耳,毛诗则诡名子夏,而传授茫昧,姓名参错,其大恉与三家歧异者凡数十。即与古书不合者亦多,徒以古文之故,为郑偏好。"
然而不得不说名人效应的作用十分恐怖。郑康成的名声太响,是汉朝经学的集大成者,流传深远。到了魏晋时期,郑学越发兴盛,而其他三家古文诗经的研究就已然消亡了。
具体的盛衰过程,在清人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的序例中这样说:
其初,人以信三家者疑毛,继则以宗郑者睨毛,终且以从毛者屏三家,而三家亡矣。众煦漂山,聚蟁成雷, 乃至学问之途,亦与人事一辙。
这样一个过程展现出来,我们也不过慨叹罢了。但是那齐鲁韩三家诗真的毫无流传了么?也并非如此。三家之中,齐诗最早亡轶,在汉魏时期。原本的传承之中,齐诗的内容也是相当庞大的,《齐后氏故》二十卷,《齐孙氏故》二十七 卷,《齐后氏传》三十九卷,《齐孙氏传》二十八卷。史称“诸齐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所谓固,指的是汉初齐人辕固(轩固生)所传。而鲁诗其后,在晋代时期消亡,《鲁故》二十五卷,《鲁说》二十八卷无存。韩诗保存好一些,到了唐宋时期才断绝,但也留有遗篇,唯有《韩诗外传》十卷存世。其他的《韩诗内传》,《韩说》,《韩故》无存。上面这些是系统的三家诗的内容,其他都是分散在各处。最主要的当然还是郑康成为毛诗做的笺,其时笺《诗》以毛为主而兼采鲁、齐、韩三家《诗》说,所以其中不少三家的内容。
我们今天能够接触的都是毛诗的版本,但无论今古文之争,还是真假之争,其文字底蕴是确确实实的。虽然对三家诗的亡佚有些遗憾,但自古以来研究三家诗的人还有不少,将历代的三家诗的内容加以辑录,虽不全,但作为研究毛诗的参照也十分有用。我们如今有着最后的条件,但是读这些书的人却是很少了,这才是文化传承里更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