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回到岩城,儿子做了一些作业就去找同学玩了。为了不打扰老公做事情,他送我回家,帮我把东西拿上楼。路上听着他讲他的工作思路、打算、进展,体会到虽然他的领域和我的领域不同,虽然两人思维方式不同、特质不同,以至于不能在最佳点上相会,但他忙他的,且能为家着想,也能体谅我的感受,而我亦能除了家庭生活之外有自己的价值追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亦是一种挺好的状态。
回到家中,把各种东西放好,开窗、煮水,打开风扇,让轻风贯通整个房间,余下就是全然属于我的时间和空间了。坐在沙发上,拿出《我是谁》从中断的位置继续往下看,这正是我最想做的事情。这个套房的空间紧凑,朴素,熟悉又亲切,明亮、宁静的光线从窗外照射进来,让屋子充满光明、清爽,偶尔有人声传来,就像是我阅读书本的背景基调,于是书本徐徐为我展开了一个丰富、饱满、充盈、细腻的世界,让我可以在其中流连、遐想、映照、体察。
这种感觉像极了小时候,大概从六七岁开始,我就爱上看课外书,有时是《山海经》,有时是故事会,有时是小小说,都是那么引人入胜、精彩纷呈,让我爱不释手、沉浸其中,时常把主人公的命运和自己联系在一起,因而亦汲取了丰富的精神力量,让我积极向上,要去探索这神奇无边的世界。记得小时候,因为排行老三,是个容易被父母忽略的孩子,但也是个精力充沛、欲望无穷、充满活力的孩子,决不像一般女孩子那么温顺听话孱弱,而是有很多的想法,在被忽略的感受中懂得了怎样察言观色,怎样得到父母的赞赏和关注,这是我的使命亦然。虽欲望无穷,仍未用于突破规则和破坏世界,而是用于“夹缝中求生存”,发展出自己“成功的生存法则”。记得童年时光里,时常要承担用煤炉煮稀饭的任务,有时米已下火,仍要在旁边看着,不让蒸汽顶了锅盖、粥汤溢一灶台时,活蹦乱跳的我就会在厨房与客厅相连的通道门口,两脚踩着门框的两边,那是青砖砌成的门柱,一步一蹬地往上爬,爬到最高处也不觉得怕,再一跃而下,跳回地面。那种冒险,探索,和对自己力量的证明,是那个岁月里经历的最美好的事情之一了。也时常拿一本书,在厨房门外的小板凳或石头墩上看着,一边看书,一边看灶台,稍大一点初中时则是在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白猫黑猫理论,那时是背负着中考的压力,不再是那么纯粹、那么美好的闲暇时光了。
很喜欢这样的独处时光,一点也不孤单寂寞,这个全然的完整的空间只属于我自己,没有任何人的打扰和入侵。这空间里的空气,每一粒微尘,每一个物件,都只为我而存在,它们感受着我的感受,呼吸着我的呼吸,物我相融,我是它们,它们也是我,它们成了懂我,知我的存在,被这样了解我的事物包围着,又怎能不说是一种最真切的幸福呢?
愿每个人都拥有这样幸福安宁的内在空间,享受这世间的丰盛,而这种感觉,也许只有自己可以给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