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程标准到课堂教学的“最后一公里”

       今日阅读《大概念教学15讲》的前言。前言的主题是从课程标准到课堂教学的“最后一公里”,看标题,还不明白,“最后一公里”指的是什么?通过阅读前言知道:是课堂教学实践,这“最后一公里”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是在实践研究和思维碰撞中“凝结”而成的。

        这让我们想到了一个问题:学校究竟应该教给孩子什么?20世界中叶前回答:当然应该教给孩子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知识和技能并不能让学习者适应将来社会的发展和挑战。那么,什么是比知识和技能更应该让孩子获得的?那就是智慧。今天,我们称其为素养,用新课程方案的理念概括就是通过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是让学生透过学科知识,感受学科本质。我们把这些体现学科本质的核心观点,称之为大概念。它是核心素养在学习内容中的具体表达。大单元的“大”,是从更上位的视角看待学习的内容。现在,单一的“课时”往往难以承载这样的使命,这就需要打破原有的课时壁垒,让课程内容更加结构化。

       通过大单元教学,我们能够将分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形成具有明确主题和清晰脉络的教学单元,当学生看到知识不再是孤立的碎片,而是相互关联、有机结合的整体时,他们更会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规划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