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吹,吹得人儿把事催。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搞一个这样的话题,在整个的撰稿之前,结合感受,觉得或许可以有个主题,就这个吧。不讲道理,写的内容也很可能跟这没什么关系。
数学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最近听这些个课啊啥的,其实有挺认真,笔记有空也翻看翻看。开始做点题还好,会做的那部分三两下写一写倒也不觉得难。“就这?”之后臭不要脸的开始膨胀。接着做下去,逐渐灰头土脸的翻看答案看思路,有时候也并看不明白。
唉!
除了数学之外,这一阵儿也自己翻其他学科的书看看。正好选修课选了一门心理学相关的,就在周中网购一本《社会心理学》,美滋滋的算着“啊 假如我一天看5页 有100天也看完了”的小算盘。随时间的推移,这本书目前成功的被我藏在了一摞书的最下面。当然还是有看的,毕竟那本书封面上的人比我这几个月见到的陌生活人都要多,不禁热泪盈眶。
还是应该坚持看一看的,掌握专业知识谈不上,能图一乐也挺好。
弄了一周的各种ddl,周六时决定看个电影。然后我经常使用的某知名平台还瘫痪了,就去其他平台随便看了一个首页上的。话说在前,我必须承认我不是一个很有天赋的电影评论者,我常常倾向于给出高分评价,因为与朋友讨论时总是发现我给出的评价更高一些。分析原因,或许是我把时间因素考虑的过多了,“我花了两个多小时看这么个片子 其中哪些优点能让我觉得对得起这时间呢”于是常常放大优点,忽略不足。不过那天那部斯皮尔伯格拍的《人工智能》还是挺好看的,整整看了两个半小时。
嗯,薛定谔的“挺好看的”。
前几天看朋友圈有人去放风筝,也跟朋友聊天,说“是不是好多年轻人都不会放风筝的”,好像还真是的。记得初中时候学校风筝大赛,3人一组比着玩。我报名了,放得还真挺不错的,还是得益于小时候常被爸妈带去户外运动,想想依然快乐无比,也依然喜欢去户外活动活动。
初中那时就有人跟我说“不会放风筝”。真菜!赶快去学。
大风吹,吹得风筝满天飞。
东北的春天跟节气是有时差的。想想千百年前朴素的中原人民创造了节气,再想想今时今日南方朋友们的桃花梨花都已经开得有些老了,东北的街头才有点粉意,柳条才抽出嫩芽。
温度也得由法力无边的大风决定。东西北风一吹起来,温度就掉下去一点;东西南风送过来呢,温度再爬回来一些。这会儿是真的不知道出门怎么穿衣服好,加上迟迟未能返校,好多衣服只能在梦里穿,走在路上有时热的不行,有时又被冷气吹得没有脾气。
大风吹,耍了气温好几回。
我挺喜欢风吹过来,把头发吹乱,然后用手胡乱捋平、再吹乱的感觉的。不知道有没有朋友会跟我一样,不知道在哪些场景下面我喜欢拿一只手按着两侧的太阳穴,感受“突突”的流动以及高于皮肤表面的温热感。这高出一点点的温度一方面说明我脑子还在转(真不容易),另一方面也常常引发轻微头疼。这时有风吹一吹的话,把温度掠走,感觉神清气爽无比。
虽然事后可能头会更疼一阵,这我也不太明白是怎么回事。
大风吹,吹得人儿喜上眉。多出去转转吧朋友们,或许早已不用我婆婆妈妈的提醒了。花虽然也自顾开放,但也需要被你去看到。吹走疲惫,吹走琐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