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孩子们重返校园。这个秋天,孩子们的生活除了家和学校之间的两点一线,还多一条“岔道”——“共创未来 梦想试验田”,试验田是孩子们观察、记录二十四节气变化及学科统整的活教材。
孩子们通过一个假期的等待,种植的辣椒已经到了采摘的季节。在一个秋风习习,阳光明媚的早晨,一切活动安排就绪,各个班级排着整齐的队伍,拿着篮子、盆子出发了。 火红的辣椒在秋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看着整园的红辣椒,孩子们发出“哇 哇”的赞美声,这是孩子们对自己劳动成果由衷的赞美。如何下手采摘辣椒?对于大部分乡村儿童来说也是非常陌生的,因为在农村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的“代替式”教养,已经让乡村孩子的家务能力和对生活的践行能力大大减弱。导致大部分乡村孩子四节不分,韭菜和麦子不分。为了让孩子们有机会去参与劳动,去感受四季的变化,体验“粒粒艰辛苦”的不易,在学校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这也是四年前萌发创设梦想试验田的初心。
在老师的示范下,一场全校学生的辣椒采摘拉开了帷幕。孩子们一只手小心翼翼的扶着辣椒枝丫,一只手麻利摘下辣椒,采摘在分工和分组中紧张的进行着。孩子们的采摘在紧张有序中进行的同时,一旁的老师不停的引发同学们的回忆与体验,如:大家还记得种辣椒时的天气情况吗?周围的树木的颜色与现在颜色一样吗?气候一样吗?还记得辣椒刚种下的样子吗?从孩子们的眼神中可以感受到在努力的回忆,有的孩子把种辣椒是的天气、周围环境的对比变化一一的说了出来,引来了许多同学赞许的目光。采摘在各班级的你追我赶中,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差不多一亩地的辣椒采摘完成。
孩子们抬着火红的辣椒,顺着田埂,排着长长的队伍,怀着丰收喜悦的心情回到校园。和劳动果实集体集体大合影,这是每一次劳动结束时充满仪式感习惯性拍照,每一位师生都高高举起“剪刀手”。每一次集体合影结束只是代表劳动结束,在体验式劳动中的课程才刚刚开始,语文老师的体验式写作课,数学老师的计算课,美术老师绘画课,综合课程的学科统整课程等。
我作为数学老师,接下来的就是称一称辣椒的重量,计算摘回来辣椒的价值多少钱?中间还包含公斤与斤的换算,认识公斤称及大小刻度之间的关系。一场数学关系之间的“较量”拉开了帷幕,因为我故意把辣椒的市场价设非整数。在这一堂非同寻常的数学课程中,既要认识称辣椒的公斤称,又要把辣椒的公斤重量换成市斤,因为在当地农村习惯性的买卖交换都是以市斤计算,又要让孩子们理解市斤与公斤之间的关系,把书本知识搬到生活中,让孩子们懂得这就是平时生活需要面对的买卖,数学就是为生活服务,这也是孩子们需要面对的生活。称完辣椒的重量时还面临框的问题,在老师的追问中,孩子们知道要计算辣椒的重量,必须把框的重量减去,才是辣椒的重量,通过几番折腾,好不容易把辣椒的重量计算出来,又面临一个需要计算价值多少人民币的问题,而且老师给出的价格还不是孩子们熟悉的整数,而是小数?这下可为难孩子们了,顺势引导孩子们忽略小数点,按整数计算,不一会儿计算结果跃然纸上。老师不断的抛问题,如:1.2元一斤的辣椒,怎么变成了12元?计算出来的价钱和实际价钱相比,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再次引导孩子们进行讨论,终于得出比实际价格高出了十倍,想要算出辣椒的价格应该怎么办?问题一个接一个的抛出去的时候,孩子们终于算出辣椒的实际价钱。通过把老师抛出的问题一个又一个解决的时候,孩子们对小数的乘法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激起孩子们对小数乘法的兴趣。
当我第二天走进课堂的时候,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老师,今天继续挑战小数乘法,可以吗?”作为老师,怎能扫兴?于是跳过前两个章节,直接开启《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学习,作为数学学科,是有很严谨的逻辑性的,这样直接跳章节的教学,还是第一次尝试。通过一次劳动课程的统整教学,有意的“为难”学生,没想到这一大胆的尝试,不仅颠覆我对孩子们学习能力的认知,完美的完成了数学教学的“两节跳”,而且效果非常孩子们的学习效果令人非常满意。
“生活即教育”这一句话在我的这一次劳动体验课中得到完美的体现,让孩子们亲自体验劳动,掌握采摘辣椒的技巧,懂得生活的不易,从而珍惜生活。在劳动中学习生活常识,把课堂搬到大自然,把课本知识搬进生活,寓教于乐,既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又让孩子们成为生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