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一个妻子的恒切代求带来的奇迹
他们之间隔着一条窄窄的小河,她在这岸,他在那岸。天上下着毛毛细雨,她的眼睛为他下着雨,心却为他擎着伞。她来来回回地走着,向天上举起双手,不住地求告。八个小时过去了。忽然,他跪倒在地,泪流满面,大哭起来。
八个小时里,妻子一直继续着坚持了十年以上的呼求:父啊,求你的灵感动他,打开他的心门,让他向你说出心中的苦楚,得着释放!
他们不是一对“理想”夫妻。妻子出生于德国一个做小首饰的家庭,丈夫早年是派驻德国的美国士兵。虽然他们有共同的信仰,但却不像是“天然”“命定”的夫妻。她之所以跟了他,主要是因为她厌倦了帮助父母做首饰的生活,想换一种活法,而当时又没有其他出路。他之所以选择他,是因为自己出身寒微,相貌平平,又太过沉默寡言,用现在的话说,情商不高,完全不会取悦女孩子,甚至引不起女孩子的注意。好在,他们两个都没有诡诈。
结婚后,他们定居大洋彼岸。在共同生活的日子里,他们相依为命,相处和睦。丈夫是筑路工程师,为了争得一个免费停车位,每天清晨天不亮就出发去上班,晚饭时分才回来。她则负责在家里教育两个儿子,直到他们初中毕业才送他们去学校,因为担心他们过早地被世俗污染了心灵。
但她发现丈夫还有一种痛苦:不论心里多难受,多愤怒,多悲伤,完全缄口,甚至不会流泪。有时,她会心疼地揽住丈夫,温柔地说:“亲爱的,现在只有咱们俩在一起,还有天上的父亲,你不用怕,不必害羞,想哭就哭出来吧,想说就说出来吧,哪怕骂我也行,只要能释放你的心情。”丈夫听了,脸上完全没有表情,也没有语言回应。妻子的心都要碎了—她早已从心里接受了他为另一半,怎能没有感觉!丈夫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在收入有限的情况下,总是优先满足她和孩子们,她已经为此而很感恩了。
怀着忧伤和无助,她开始每天刻意找时间求告父亲,为全家,特别是为丈夫,渐渐地,心胸拓宽了,为父亲在世上的大家庭求告。正是十几年不间断的这种求告大大加深了她与父亲的亲密。
有太多的时候,她词穷力竭,不知该向父亲说什么,近乎绝望:如何才能让丈夫敞开心扉,表情达意,不光是对家人,也是对父亲?
这时,心灵有一种感动:读诗篇给父亲听!那是现成的词儿,不论你什么心情,总有诗句很应景。书上说:我赞美你的话,也是出自你。如果一切求告都看似无效,那就无条件地感恩和赞美。赞美改变万事。
进一步地,她觉悟到:求告、感恩、赞美,不是改变父亲的心意,因为父是“一万年早知道”,而是改变求告的人,让自己的心意贴近父亲的心意。
关乎人类的真正奇迹,永远始于内心。她的内心“一天新似一天”,脸上不再带着忧伤和愁容了。
然而,超过十年—超过十年啊—过去了,丈夫还是没有改变的迹象。他甚至都羞于和她一起求告父;心里就是有这样的石头般的障碍,搬不开。
她求父兴起一个特殊的环境—如果这是父亲的意思—让多年累积的求告像洪水一样,冲开祝福的闸门,穿透心灵的顽石,开启丈夫的心扉。
她心疼他啊!然而,“父亲不比我更爱他吗?我都这么在乎,父亲焉能不顾?”
终于,机会来了。信仰团体在郊外小河边支搭帐篷,举行聚会。连续三天,大家举起心口,向父求复兴,求心灵更新。
第三天,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妻子鼓起勇气,对丈夫说:为了不搅扰你的心情,我们隔河求告,我会恒切为你代求,希望你自己也信也求。
起初,丈夫还有抵触情绪。不过,虽然他听不见妻子求告父亲的声音,但随着妻子的代求步步深入,他的心支持不住了,心里的柔软被触动,心灵开始呼叫“阿爸,父!”泪水开始涌出眼眶,心里因为童年的创伤而形成的坚冰在融化。这创伤,他一直包裹得严严实实,连妻子也没有告诉。
终于,日暮时分,当毛毛细雨成为淅淅沥沥的小雨,他的泪雨也倾泻下来。他不由自主地双膝跪地,彻底对父亲敞开了心扉。
然后呢?然后他那么自然地对妻子也敞开了心门,与儿子们的感情互动也正常了许多。
往后的生活当然还会有风雨,甚至随着侍奉的深入,灵界的争战会更加激烈,仇敌不会善罢甘休,但他们夫妻同心合意求告慈爱的父,不断得力而战胜。
亲爱的朋友,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想起一句话:"人们或许不理会我们的请求,拒绝我们的信息,反对我们的观点,蔑视我们的人格,但是他们在我们对父亲的恒切求告面前却无能为力(无法抵挡父的力量)。"
我们一起为他的大家庭祈求吧!为每一个我们知道的成员代求。当我们不知该如何求,读父的话给他听。用他的话对他说话,合他的意。
长期如此和他对话,会让我们贴近他的心,也使我们为之代求的人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