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教师中心”的练习讲评课如何改?

       一、课堂回顾:一场“独角戏”的遗憾

“今天的课,学生真的学会了吗?”下课后,我盯着课堂数据陷入沉思。40分钟的课堂,实际有效教学时间仅27分钟——前7分钟用来讲通知和纪律,接着6分钟纠正作业订正,剩下的时间几乎全是我在讲解题目。

整节课只有一次提问互动,学生自主活动时间为零。尽管上传了7份学生答案照片,但其中2张只是题目图片。最让我不安的是最后一道拓展题:通过在线调查发现,仅有57%的学生理解解题思路。可因为临近下课,我选择直接讲授答案,错过了让学生交流探讨的机会。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这堂课像一场精心准备的“独角戏”,学生安静地听,但思考的痕迹却少得可怜

课堂类型数据

分析改进

接下来重点分析实际上课用时的27分钟如何从教师的完全讲授型转变到以生为本。因为本节课一开始的15分钟消耗并非常态,所以在此暂不考虑。

先来看第一题,课前了解到学生错误的原因是只知道四舍五入,不了解什么是进一法,所以在课堂上我以讲授的形式讲解了求近似数的三种情形:四舍五入,进一法,去尾法,还进行了举例区别。

可修改为:先呈现进一法与去尾法的概念和例子给学生自主阅读,用时2分钟,再出示检测题结合情境让学生投票判断去尾法,进一法和四舍五入,用时大约也是2分钟,本环节一共耗时大约4分钟。这样修改后既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思考,教师也能够当堂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接下来的三道题,我讲解的目的主要都是想要提供给学生最优解,一共耗时16分钟。这个环节可以修改为:3分钟独立思考这三道题是否还有最优解?通过提示有最优解,也许就有部分学生能够想出最优解,或者不是最优解但是想出比原来自己做法更好的解法,那么这都是极有意义的,独立思考后再给出5分钟的小组交流时间,若组内解法一致可到其他小组交流,让思考流动起来,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进一步打开思维。,深入学习;最后抢答展示,PK谁的解法最优,1人1题估计用时6分钟,本环节一共用时14分钟,节约2分钟。然而学生比之前思考的更深入,学习得更主动。

最后一道拓展题,课堂调查就发现只有57%的学生理解该题,那么此时还有约9分钟的时间。经历一次同侪教学法,学生交流3分钟,全班交流5到6分钟后二次作答,学生人人参与思考互动,互教互学,学习效率自然比之前单纯的听老师讲授高许多。

总结展望

反思修改后,整堂课大部分的时间都已交给了学生,课堂互动,学生自主活动时间大大增加,教师讲的少了,但课堂效率不降反升。复盘这节课,给自己敲个警钟,也为未来的讲评课提供几点注意:

1.不要盲目讲解,要分析错因,分别设计,各个击破。

 讲评之前我们可以对学生的错题进行大体的分类,错误较少的进行直接批注或私下交流;错误较多的深入分析错因,比如有的是对题目涉及的某些概念不理解,有的是对相关类型的题目模型不熟悉,有的是解题方法的多样化等等,我们就可针对错因进行分别设计,而不是就题讲题。

2.不要有去无回,要实时反馈,了解学情,有来有回。

讲评课要不放心的一味讲评,而没有获取学生的反馈,若只是一味的讲评,也许学生只是听最后的答案抄一抄订正而已,并没进一步的思考。对于学生的易错题,除了让学生分析错因外,思考讨论出解决方法后,我们需及时给出类似题进行检测,即了解学情也巩固知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