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李白的诗歌中,为什么总是离不开“酒”与“月”这个问题,可谓见仁见智。
李白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可谓登峰造极,无出其右者。李白被誉为“诗仙”,又号“谪仙人”。仙必有仙的浪漫和飘逸。李白生性洒脱,十五“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这一份洒脱与不羁,完全无视“亲在不远游”的礼法束缚。从远大报复落空的失落到挂印辞官,泛舟远去,纵情于江湖,一舟一剑,兴之所致,舞剑弄影,这剑舞既是豪迈和洒脱无羁的性格写照,也是壮志成空,报国无门的宣泄。这种内心的孤寂折磨与无人能懂的悲凉,除了剑,只有酒能疏解。所以才有了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任性和洒脱。酒是李白一生无法割舍的宣泄,也是一生相伴的知己。所以才有了对影成三人,那是酒后心里孤独的写照。李白的一生,纵情于江湖,寄情于美酒,诗酒唱和者多,但真正能理解李白胸中报复的在当时却没有一个人。唯有酒能相伴,以酒宣泄。民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之死,是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或许李白因醉酒捉月才是他最好的归宿,因为月,是他除了酒之外的另一个知己。
浪漫的诗人,花间月下有之,高山流水有之。而李白,就是花间月下,醉于酒,眠于月,所有的心事都是半醉半醒间诉之于月,把那一份无法倾诉的孤独和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在月色下无羁而酣畅的表达。因此也就有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月下独语。偶然想起当年壮志和抱负时,又有了“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的豪迈。心灰意冷,无限消极时更有了“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的赌气。看似洒脱,实则内心充满了不甘。而这些,唯有借酒浇愁,对月倾诉。李白的忧愁和悲凉从未远离,对月高歌,豪饮麻醉,自我放逐,相伴他辞官后的余生。
李白一生洒脱不羁,浪漫纵情,做人不敢为之事,写不敢写之诗句,唯有酒中痛饮,饮下的是孤寂,是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内心孤独和愤懑。而这愤懑,这满腹的伤痕,李白选择了诉之于月,于是便有了谪仙人的诗酒对月眠。诗是媒介,酒和月,却是他一生相伴的伴侣。
这正是李白浪漫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