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皇后为了离间高宗李治对萧妃的宠爱,劝说高宗纳旧爱、原太宗才人武氏入后宫。高宗当然不会明白王皇后的真实意图,反而极为欣赏王皇后的善解人意。
被重新迎入后宫的武氏,开始时尽心侍奉王皇后,事事显得谦恭有礼;很快武氏就赢得王皇后的信任,并多次在高宗面前称赞她。
武氏凭着她的机敏聪慧,明着暗着使用其权术,不久大得宠幸,拜为昭仪,皇后与萧妃均失宠,二人又一同诬告武氏,高宗均不予采纳。
拜为昭仪、得到高宗的宠幸,并不是武则天(为了叙述方便,在此,我们暂且称武氏、武昭仪为武则天!)的最终目标,她还有更高的追求!
武则天眼下要做的便是取代王氏坐上皇后的位置。但问题是,王皇后虽然失宠,但高宗并未有废后的想法。
武则天将尚在襁褓中的亲生女儿掐死继而嫁祸给王皇后。高宗面前,王皇后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高宗从此有了废皇后立武昭仪为后的打算。如此一来,武则天朝着皇后宝座迈出了一大步。
李治与武则天心里都明白,废后立后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鉴于武则天曾经是太宗才人的身份,废后一事一旦提出,大臣们一定会竭力反对,高宗李治更是清楚,最难过的一关恐怕是他的舅舅长孙无忌!
李治与武则天权衡再三后,决定到长孙无忌的府第言说废后之事,席间并给长孙无忌开出一份十分厚重的礼单,关于此事,相关史籍有所记载,《资治通鉴》对此有如下记述:
(上)又畏大臣不从,乃与昭仪幸太尉长孙无忌第,酣饮极欢,席上拜无忌宠姬子三人皆为朝散大夫,仍载金宝缯锦十车以赐无忌。上因从容言皇后无子以讽无忌,无忌对以他语,竟不顺旨,上及昭仪皆不悦而罢。昭仪又令母杨氏诣无忌第,屡有祈请,无忌终不许。礼部尚书许敬宗亦数劝无忌,无忌厉色折之。
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
(高宗)又担心大臣们不服,于是便和武氏一道临幸太尉长孙无忌的宅第,宴饮酣畅欢乐到极点,酒席上将无忌宠姬的三个儿子都拜为朝散大夫,又命人装载金银财宝、锦缎丝绸等共十车赐给无忌。高宗乘机讲到王皇后没有子嗣,以此暗示无忌,无忌顾左右而言他,竟然没有顺从旨意,高宗与武氏二人在不愉快中结束这场酒宴。武昭仪又让自己的母亲杨氏到无忌的宅第,多次请求,无忌最终还是没有答应。礼部尚书许敬宗也曾多次劝说无忌,无忌正言厉色斥责了他。
从以上记载中可以看出,李治、武则天夫妇给长孙无忌开出的礼单包括两部分:
一、将无忌宠姬的三个儿子都拜为朝散大夫!
二、又命人装载金银财宝、锦缎丝绸等共十车赐给无忌。
可以说这份礼单,既有精神上的奖赏、又有物质上的赠与,可谓双管齐下。
长孙无忌照单全收,但对对方所言之事顾左右而言他,这也难怪高宗与武氏二人在不愉快中结束这场酒宴。
虽然长孙无忌最终没有阻止武则天成为高宗的皇后,但从武则天对待一位唱反调者所采取的种种措施来看,用我们现代人一句时髦的话来说,此时的武则天已经显现出高超的“公关才能!”
虽贵为当朝天子,李治与武则天登门并施以厚礼,显然,夫妇俩是以晚辈身份来完成此行的!
一计不成,后又由母亲杨氏多次登门请求,这也可以看做是同辈间的公关行为!
而礼部尚书许敬宗的出面,则可以看做是位高权重同事间的公关行为!
而凡此种种,如果不是武则天背后的极力撺掇,谁有能想出如此多五花八门的公关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