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旗下人,生下来就有口粮,由宗人府(应为都统衙门)发给,这是皇上给的恩典。女孩子长到十三四岁,宗人府(应为内务府)就要按册子送交宫里当差了,这是当奴才应当孝敬的差事。也不是所有的人家都这样,有的人家门楼高一点儿,或者跟宗人府(内务府)的人有点人情,也就免了。有的人家希望女孩子出去见见世面,一来,每月能挣几两银子,家里又能按时按节得到赏钱;二来,女孩子学点规矩,在宫里调理出来的,图个好名声,借此往高枝上攀,找个好婆家。真要找个几等侍卫之类的,再有人一提拔,不几年也许就发迹了。”
——摘自《宫女谈往录》
1852年,17岁的慈禧入宫,一路顺风顺水打怪升级,从兰贵人到懿贵妃,中间生下了后来的同治帝。1861年咸丰帝驾崩,当上太后时,慈禧26岁。
《宫女谈往录》最早出版在1992年,算是真实可查的口述史。以慈禧贴身宫女之口讲述了许多宫闱琐事,她够不着家国朝堂,一双脚被限制在储秀宫里。作者金易当时还是北大学子,艰难里结识了老宫女,这段故事才重见天日。
老宫女只称自己姓何,宫里都叫她荣儿。但金易先生在前言中提到“这显然不是她的本姓”,按照满族旗人汉姓的一般规律,姓何的原满族老姓多为赫舍里氏。荣儿是慈禧的侍烟宫女,这个位置在宫女里面相当高,相当于“私人助理”一类,因此慈禧的日常起居都在她眼底。
于是我们才得以窥见一丝天光。
关于慈禧是怎么保养的?
1.凌晨三点起床
关于慈禧每天的起床时间,荣儿原话是:“大概天到了寅时,老太后的卧室里就有动静了。”寅时是什么概念呢?凌晨3点-5点。也就是说,慈禧几十年如一日,每天5点前起床。另外宫里十分讲究养生,中午11点-1点必须午休,“美容觉”睡足了,气色、精神就都有了。
2.浸泡双手,不忘敷脸
慈禧起床后并不急敷脂抹粉,第一件大事是手部保养,小姐妹们划重点了!用热毛巾把手包起来,然后放进热水里深度浸泡,这个过程耗时较长,要换到两三盆水,目的是“把手背和手指的关节都泡随和了”,最后还要用热毛巾敷脸,慈禧坚信这样可以熨平皱纹。
3.早起第一食:冰糖银耳
冰糖银耳通常是慈禧梳头的时候进上的,有个叫梳头刘的太监负责慈禧的“妆发”,由此可见Tony老师自古就有。银耳也算是“山珍”,滋补又营养,明清以前的北京人就有了夏天食用银耳的习惯。
4.内造胭脂不计代价
至于美容养颜的方子,慈禧放到现在可能也是一代“美妆博主”。胭脂水粉都是自制的,涂的时候还特别有讲究,这个几乎可以单拎出来讲一篇。
做胭脂的玫瑰花通常是四月中旬过后京西妙峰山进贡的,先是选花,标准是要一色砂红的,每朵花颜色都有细微差异,一比就出来了,所以这个步骤最繁琐,要一瓣一瓣拆开来挑,常常是几百斤玫瑰花出一二十斤可用的花瓣,为的是练出纯正的红色。
选好花瓣用汉白玉的石杵捣成原浆,再用细纱布过滤出花汁,中间还得加点明矾,再注入备好的胭脂缸里。蚕丝棉剪成方块或圆块,叠五六层放进胭脂缸里浸染,十多天后才许取出,还要隔着窗子晒,免得沾灰或变色。
5.太医每日开方泡脚
旗人是不裹脚的,都是天足,慈禧十分讲究,每日都要泡脚,当差的御医会献上保平安的药方,洗脚水更是根据四时节气更换,三伏天是杭菊花引煮沸腾后晾温,清暄明目,三九天就用木瓜汤,活血暖膝。
6.指甲的洗、浸和校正
清廷里常见那种极夸张华丽的护甲套子,实际上以慈禧为例,她的指甲真有那么长,护甲就是为了保护长指甲不脆、不折断。每天晚上睡前都要清洗、浸泡,有时太长了还需要校正。
闲篇扯得有点长,但《宫女谈往录》也的确称得上珍贵,在慈禧之外,宫女的视角看到的是另一个更鲜活的清朝,对荣儿来说,她经历了清朝最后的辉煌和衰落,书中的吃、住、行以及宫中大小主子、奴才都恍如隔世。
说到这里顺便提一下《甄嬛传》,我们看到的电视剧画风精致,服化道的确值得夸一夸。但原著由于背景架空,表达上更加接近那种文绉绉的语言,虽然电视剧已经比原著强了百倍,但还是把这一表达方式延续了。实际上清朝时期的表达已经十分接近现代口语,看看我开篇引用的那段宫女原话就知道了,旗人说话是缜密又有趣的,而且康熙之后水银镜、现代时钟甚至地球仪什么的都有了,并没有太多文言文用法。
相关小说推荐
①《寂寞宫花红》尤四姐
四姐这本书大概完全是从《宫女谈往录》中得到的灵感,人物虚构,但全仿明清背景。包括女主角的身份也是太后宫里的侍烟婢女,文中还用到了不少《宫女谈往录》中的原话,显得十分地道,文笔很老练。
②《宫略》尤四姐
这本是上一本的续篇,整体风格上更轻松,《宫花红》脱胎于《宫女谈往录》,这本算是沿袭了背景,对北京普通旗人的生活描述更生动有趣。
③《清穿日常》多木木多
最大的特点是长,除此之外全是优点。是我读过的清朝背景小说中最值得推敲和有内容的,遣词造句也完美符合真实背景,整体画风读起来非常轻松,康熙到雍正朝的跨度间大事几乎都提及了,算是非常有营养的娱乐读物。
更多文章欢迎关注公众号【金锁纪】,有免费小说资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