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二次看这个片段内容,现在阅读起来,还是仅仅停留在对概念的大概认知,我明白了这个知识点,我是没有完全理解及实践,不然应该对其中的概念分析思路熟知。
防御性思维,并不陌生,在众多的心理学课程中有接触到,其中已有教授如果突破防御性思维的方法,方法是好的,回过头来看,一把好斧头,却因为不够熟知而使用效果不佳。
习惯性防卫的造成原因在心理学中解释为“基本归因偏差”,简单来说就是大脑在面对发生事情的时候有二种反应,如果别人犯错,大脑会促使我们理解为这个人人品有问题;如果自己犯错,大脑会促使我们尽量找外部原因来解释。大脑的这种自我习惯性防御性思维方法,就是习惯性防卫的缘由。
而我们却常常忽视他的存在,这让我想到强大的基因的驱动。可能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上来看,只有用尽全力来维护自己的对的,是强大的,是聪明的,我们才能最终活的下来。历经几万年,环境可视的威胁是减弱了不少,但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却遗留下来。习惯性防卫可怕么?我会觉得可怕,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忽视他的客观存在,任其发展而不自知,陷在无法提升的泥沼里;在泥沼里放眼望去,身边的人都是这样的,就慢慢习惯他的存在。
我之前的防御性思维会更加严重些,当身边都是批评的声音的时候,我一面惴惴不安,一面又觉得这种环境太过苛刻,严厉,很是抵触及防御,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每天都陷入大量负面的情绪之中,直到在书中看到这个观点,了解大脑发展规律,明白自己所处的阶段,按照书中的提示去实践,环境变没变我不敢说,但是我的心态是发生很大的变化,负面的声音、严厉的行为,我明白是别人行动的一种展示,我如果全盘接住,我内心是在否定自己,是感到威胁而逃避的一种行为。
说来有点抽象,遇到具体事情的时候具体怎么做了?
第一步,内心建立“我”与“我的行为/观点”的认知;
日常需要多做练习,建立“我的好的”的认知,可够区分我与我的行为。明白一件事情对我们造成困恼的原因我们对这个事情的看法,而不是这个事情本身。
第二步:不急于反驳,集中发现新观念;
面对来自事情或者人的“挑战”的时候,多用“我能从这件事情中学到什么/发现什么好的地方呢?”这样的句子进行自我发问。
这个方法对我是有用,特别是在知道防御性思维的“三大家族”之后,了解了“应该思维、绝对化思维、僵固思维”之后,在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我能大致明白自己生气的缘由,也就能平静很多,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上,虽然常常做的不好,不过多加练习,相信会越来越了解自己,了解情绪,了解更多底层通用知识。
三大家族是什么意思:
应该思维:认为世界应该这样,别人应该这样,我应该这样。这样发问实质在逃避发现底层规律,不愿看清现实。
绝对化思维:有点放弃治疗的感觉,觉得自己在做什么都无济于事,最后变得消极悲观。
僵固思维:认为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现状的评价,而不是关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