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大雪的五台山多留我几天,一路向北致敬云岗石窟的旅行被中止。
漫天飞舞的雪花中,那一袭红墙梦幻般若隐若现。一年来,红墙白雪时常在梦里出现,醒来时努力回忆,场景已悄然离线,念想如恋爱时她的手心。
山西,你来或不来,我就在这里。
八月,在武汉,古德寺“外表”与“内心”的冲突击碎了我惯常的自信。在丰满充盈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孤陋寡闻。
于是,在再行山西之前,我买了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和《中国雕塑史》两本书,认真地读。没有读完,临行时还将书装进背着的行囊。
飞机上的座位在中间,左边的男生在平板电脑上看电影,右边的女士一直在补妆,试图抹平些岁月的痕迹。他们应当没有正眼看我,否则一定会想,在飞机上看书而且是本年纪蛮大的书,这是个老家伙喜欢装逼。
年轻时曾用几个月的工资买了套上海古籍出版社首版的影像本《二十五史》,代价是好多天不能吃肉,对于我这样“宁可居无竹不可食无肉”的“肉食者”来说,惩罚是刻骨铭心的。买那套书时是口口声声说要读的,买回来就一直没打开,直到现在。
雨中的云岗石窟与八年前阳光灿烂时的莫高窟是完全不同的美学呈现。即使是洞窟内景,佛龛佛像佛塔的情感表达以及千年壁画的场景描述也有区别。看得出但又说不出的窘迫再次出现,一遍遍地回放“智慧云岗”的语音讲解,简单机械的陈述了无趣味。
找个导游啊!一个人的旅行,找一个导游,觉得有点奢侈了。想起年初在苏州博物馆给南京友人讲解时被保安当成“野导”驱逐的场景,还有晋祠门前扎堆的“导游大妈”,不禁哑然失笑。
无论你怎么储备,读过的书做过的功课在山西在陕西,那就是个笑话。自信的无知,无知的自信,总会还是又碎了一地。
梁思成先生列出一生应看的中国九大建筑,有三座在山西。两座在五台山,另一座是应县木塔。
傍晚,在从应县到平遥古城的D5371高铁上,我努力地想我今天看到了什么?一早在恒山悬空寺,下午在应县木塔。
我看到了木塔的鸽子,还有悬空寺的风铃。
围着塔转圈,你抬头望,宏大叙事般木结构的空隙有许多的鸽子飞来飞去,为这千年的沉默添一样灵性。
悬空寺,逼仄的空间中两只风铃在对望,风过时你我同响,在这悬崖峭壁上,才不寂寞。
一样的木结构,一样的佛寺,一样的慈悲心。
佛语有云,外不着相,内不动心。我安慰我自己,装逼的读书和孤独的旅行平行共生,旅行是更好的读书,读书是为了更好的旅行。
大治路7号 2024年11月21日记于苏州。
作品声明:作者原创非首发,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