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人才叫见过世面?”这个话题常处于知乎热榜。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世面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金钱、地位、高档场所。
如果“世面”单指物质,而忽略内涵,那也是一种肤浅。
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的:
腰有十文钱必振衣作晌;
每与人言必谈及贵戚;
见到问路之人必作傲睨之态;
与朋友相聚便喋喋高吟其酸腐诗文;
与人交谈便偖刁言以逞才。
文化素质提不上去,去再多地方,用再名贵的物品,都是井底之蛙。而多数见过世面的人,都有这 3 种表现:
1、不刻意找存在感
有人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说电视剧里的武侠高手,为何都隐居在深山?
下面有人回答说,因为真正的高手,都不轻易显山露水。
现实里,却有许多人喜欢在人群中刻意表现自己,如果一个人过分的高调张扬,结果往往只会适得其反。
卡耐基曾说:“真正的智慧是懂得收敛自己的光芒,避免刺伤别人和树敌。”
玛格丽特.米切尔是美国著名的女作家,凭借长篇小说《飘》奠定了她在世界文学界不可动摇的地位。
在一次作家峰会中,米切尔也受邀参加,现场各类作家云集,当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炫耀自己的作品时,只有她安安静静的在一边,微笑的倾听者大家的谈话。
她身边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作家一直喋喋不休地向她吹嘘着自己的一百多部作品,最后,这位作家问米切尔:你有几部作品?
米切尔微笑着回答:我只有一部作品。
这位作家对米切尔的答案明显流出了一丝不屑,并略带嘲讽的问她:请问您写了哪本书?
她只回答了一个字:飘~
这位作家便羞愧的低下了头…
米切尔用自己的倾听和微笑收敛了世界知名作家的锋芒,却尽显了她的人格魅力。
当你经历的事、遇见的人多了,也就越来越清晰自己想要什么、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一些人喜欢炫耀,待人接物趾高气扬,那是因为他们的所见所闻还是太少。
在心理学上,一个人越缺什么,就越爱炫什么。
殊不知,人生路上,留下的会越来越少,剩下的也越来越重要,见的世面越多,欲望反而越少,面对诱惑越淡然。
越是见过世面的人,越不需要去寻找存在感,他们浑身散发的光芒,就是他们最大的存在感。
2、学会尊重,接纳不同
著名心理学家卡耐基讲过一件事情:
宴会上,有一位先生主动找他聊天,抛出一句引语,且在旁边加注了对这句引语的理解。
卡耐基听完后,觉得这句解释并不正确,就向那位先生提出了错误。
没想到,对方坚持自己的理解,拒不服从。就这样,双方各抒己见,闹得很不愉快。
于是,卡耐基找来一位文学界的朋友主持公正。
朋友得知故事的来龙去脉后,便用脚在桌底碰了碰卡耐基,示意他不要说话,然后开口赞同了那位先生的观点,承认他的观点并没有错。
事后,卡耐基十分疑惑不解,不知朋友为何要偏袒那位先生。
朋友笑笑说道: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在阅读文学资料中也不例外。
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的理解都按原著的意思去解读。
与其一直与别人争论解读的对错,不如接纳别人的不同,给别人一个台阶。
这样既尊重了别人,也显得自己有修养。”
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我们虽然观点不同,但是彼此尊重。
就像康德说的那样:
“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地去理解。”
见过世面的人,不会以自己的意志凌驾于别人之上,能够接纳别人的不同,尊重别人的不同。
3、知深浅
生活除了好事,还有各种坏事。除了富有,还有贫穷,有各种阴暗面。
有些家长会带孩子去高档场所游玩,还会去贫苦山区转一转。
希望他们能看到这个世界不同的样子。
对于成年人,也就是我们说的阅历。
有位地铁民警在网上分享过工作中的所见所闻:
他每天会见到形形色色的女性乘客,她们有着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性格,在地铁里因为不同的事,和各色的对象发生争执。
有粗布麻衣但虎视眈眈的大妈;
有身体孱弱气得呼哧带喘的小学女老师;
有丸子头被抓垮哭哭啼啼的女学生;
也有自称练过散打但始终不敢出手的出版社女编辑。
她们有的因为一点点小事就闹到派出所,久久不能冷静下来;当然也有很多淡定的,在会议室安静地等待处理问题,然后心平气和地做笔录。
其实,遇事时的不同反应,就能看出见过世面和没见过世面的区别。
剥去物质的外衣,见世面本质的含义是“经不经事”。
它取决于你在社会上,对生活资料的积累,对事件本质的参悟。
有人遇事,能够预见它的严重性或普遍性,然后进行简单平静的处置。
而有的人,则遇到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惊慌失措,庸人自扰。
知道生活深浅的人,其实就是眼界宽、格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