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早产儿旁的月光絮、火光后的三轮车——素娥的风雨路
月光像一层薄纱,轻轻盖在土坯房的屋顶上,窗棂漏进几缕惨淡的月光。素娥躺在床上,额头上的汗珠子像断了线的珠子,顺着鬓角往下滚,浸湿了身下粗糙的土布褥子。肚子里的小家伙像是在跟她较劲,一阵阵尖锐的疼痛从腰腹蔓延开来,她想要告诉小家伙不要再折腾妈妈了,你快点出来好不好,似乎消停了几秒,后又阵痛袭来。让她忍不住咬着牙,把那洗得发白的粗布被攥出了几道深深的褶皱。
“别喊!女人生孩子都这样,哪有你这么娇气的。”门“吱呀”一声被推开,玉梅挎着个竹篮走进来,嘴里满是不耐烦。她把竹篮往炕边一放,掀开盖布,里面是几个硬邦邦的玉米面窝头,“赶紧吃点垫垫,省得等会儿没力气!”素娥咬着下唇,把到了嘴边的痛呼咽了回去。她撑起身子,想伸手去拿窝头,可刚一动,又是一阵剧痛袭来,她闷哼一声,重重倒回床上,眼里泛起了一层水汽。
素娥握着那硬邦邦的窝头,心里又酸又涩。后半夜的时候,疼痛越来越密集,素娥感觉自己像是要被撕裂了一样。接生婆是邻村的王婶,她守在旁边,不停地给素娥擦汗,嘴里念叨着:“再加把劲!孩子头快出来了!”素娥死死咬着牙,把所有的力气都集中在肚子上,耳边只有自己粗重的呼吸声和王婶的催促声,还有玉梅在门口时不时传来的抱怨声。
“哇——” 一声微弱的哭声划破了凌晨的寂静,素娥猛地松了一口气,浑身的力气像是被抽干了一样,瘫在枕头上。她费力地睁开眼,看向王婶怀里的孩子,小小的一团,皮肤皱巴巴的,眼睛还没睁开。“是个丫头。”王婶把孩子抱到素娥身边,语气里带着几分惋惜。素娥的心沉了一下,她伸出颤抖的手,轻轻碰了碰孩子的小脸,软乎乎的,那一点点温热瞬间抚平了她心里的不安。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都是她的骨肉。她轻声呢喃着:“杏儿,以后就叫你知杏吧……” 知行、知性、智取,很早的时候她便想好了这个名字。知苦也知甜她盼着这孩子以后能少受点苦,能尝着日子的甜。
还没来得及等素娥多抱抱孩子,玉梅就冲了进来,一把掀开盖在孩子身上的小被子,看到是个丫头,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指着素娥的鼻子骂道:“你个没用的!我让你生个孙子,你倒好,生了个丫头片子!这以后怎么给我们老李家传宗接代,太晦气!”素娥把知杏紧紧抱在怀里,像是要把孩子护在自己的骨头缝里。她不敢反驳,只能低着头,眼泪无声地往下掉,滴在知杏的小襁褓上。她知道玉梅说的是气话,昌业不是那样的人,可她还是怕,怕玉梅以后会为难知杏,怕这个家因为知杏的到来,变得鸡犬不宁。
知杏是早产儿,比预产期早了半个月,身子弱得很,总是哭闹。素娥白天要给一家人洗衣做饭,晚上还要起来好几次给知杏喂奶、换尿布。玉梅很少帮她,有时候还会故意找碴,要么说她洗的衣服不干净,要么说她做的饭没味道。素娥都忍着,她想着等昌业回来就好了。
转眼到了初秋,知杏的身子渐渐硬朗了些,素娥决定回娘家一趟。头天晚上,素娥就开始收拾东西。她把知杏的小襁褓叠了又叠,塞进一个旧布包里,又从柜子最底下翻出自己腌的咸菜装在一个粗陶罐里,足有三斤重。她试了试,单拎着陶罐就沉得胳膊发酸,再加上要抱知杏,这一路怕是要把她的骨头都累散。可她不敢多说,只能把陶罐用布绳捆紧,斜挎在肩上,又把知杏的小被子裹了裹,想着路上要是孩子睡着了,还能当个小垫子。
第二天鸡刚叫头遍,素娥就起了床。玉梅还在炕上睡,嘴里哼着梦话,大概又是梦见昌业当了官。素娥轻手轻脚地洗漱完,抱起还在熟睡的知杏,把布包往胳膊上一搭,悄悄出了门。天还没亮,村口的老槐树下黑沉沉的,只有几颗星星挂在天上,风一吹,带着秋凉,刮得她脖子发紧。
走了一个时辰,天渐渐亮了,知杏也醒了。孩子大概是饿了,小嘴撅着,开始哼哼唧唧。素娥赶紧找了个背风的土坡,把知杏放在铺好的小被子上,从布包里掏出装着提前挤好的奶水,温热的。她抱着知杏,一点点喂她,看着孩子小口吞咽的样子,心里才稍微松了点。可没喂几口,知杏突然哭了起来,小手不停地抓着她的衣服,素娥摸了摸孩子的屁股,才发现是尿湿了。她赶紧拿出干净的尿布,蹲在地上给孩子换,肩上的陶罐还斜挎着,压得她身子直往下沉,换完尿布,她的腰已经酸得直不起来了。
到了中午,太阳升到了头顶,晒得她头皮发疼。她的衣服已经被汗浸湿了,贴在背上,风一吹,凉得她打哆嗦。终于在傍晚的时候,走到了娘家的村口。娘早就站在村口等她了,看到她,赶紧跑过来,接过她怀里的知杏,又看到她肩上的空陶罐,还有她磨破的布鞋、勒红的肩膀,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我的儿啊,你这一路,遭了多少罪啊!”
素娥靠在娘的怀里,紧绷了一天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眼泪也忍不住流了出来。可灾难,偏偏在她不在家的时候找上了门。
第三天下午,素娥正抱着知杏在院子里晒太阳,娘家邻居家的小子慌慌张张跑进来,喘着粗气喊:“素娥姐!不好了!你家着火了!烧得可大了!”“什么?” 素娥手里的拨浪鼓“啪嗒”一声掉在地上,她猛地站起来,怀里的知杏被吓得哭了起来。她一把抓住那小子的胳膊,声音都在抖:“你说啥?我家着火了?怎么会着火?”“我是溜达时候听你们村的牛,听说是老刘家的孙子玩火柴,点着了你家院门口的草垛,风大,房子都快烧没了!”素娥脑子“嗡”的一声,一片空白。她顾不上跟娘多作解释,匆忙道别后就往回家跑。
路上的石子硌得她脚生疼,她却感觉不到。怀里的知杏哭个不停,她也顾不上哄,只是一个劲地往前跑,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流,模糊了视线。她心里不停地念着:“别烧了,求求你别烧了,那些东西不能烧啊……”
等她跑到村口,远远就看到自家方向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空气中弥漫着烧焦的味道。她跌跌撞撞地往家跑,离得越近,心越沉。院子里围满了邻居,水桶、水盆扔了一地,烧焦的木头还在冒着青烟,原本的土坯房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只剩下几根烧黑的木梁歪歪扭扭地立着。玉梅坐在废墟旁,头发乱得像鸡窝,脸上全是黑灰。
“我的家啊!我的东西啊!都烧没了!我可怎么活啊!” 玉梅看到素娥,像是看到了出气筒,爬起来就冲过来,指着素娥的鼻子骂:“都是你!好好的非要回娘家,你不在家就着火!你是不是故意的!”
素娥没理会玉梅的咒骂,她抱着知杏,一步步走到废墟前,眼睛死死盯着那片烧焦的瓦砾。她的嫁妆,娘亲手绣的花枕头,她攒了好久钱买的花布,还有昌业求婚时买的录音机——那是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昌业说等孩子大了放儿歌,等他不在家让她听戏解闷的录音机,全都埋在这堆灰烬里了。她伸出手,想去摸一摸,却被烫得赶紧缩回来。指尖传来的灼痛感,让她瞬间清醒,那些东西,真的没了,烧得干干净净,一点念想都没留下。素娥抱着知杏,慢慢蹲在废墟旁,眼泪一滴一滴落在烧焦的木头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痕迹
老刘家素来是以老赖闻名,这此大火的意外,他表面客气道歉,也就送来了一袋大米和20个鸡蛋后闭门不见。玉梅逼于无奈去投靠了大女儿家里。
从那天起,素娥的生活就像上了发条一样,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她在娘家用土灶学着做豆腐花,一开始做的要么太稀,要么太老,要么没味道,她就一遍一遍地试,豆渣舍不得扔,自己煮着吃,黄豆水也留着喂邻居家的鸡。为了省钱,她去村里的粮店买最便宜的碎黄豆,回来自己挑拣干净;舍不得买糖,就托人从镇上捎最便宜的白砂糖。
每天凌晨四点,素娥就推着向娘家邻居借的、锈迹斑斑的脚踏三轮车出门。那三轮车比她还高,链条总是“吱呀吱呀” 地响,像是随时会散架一样。她要骑着三轮车去镇上卖豆腐花,从娘家村到镇上有七八里路,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骑起来特别费劲。
一开始,素娥根本骑不动,只能推着走,走一会儿就累得满头大汗,胳膊酸得抬不起来。怀里的知杏有时候会醒,她就把孩子放在车斗里铺好的棉垫上,一边推一边哄。脚底下的布鞋被露水打湿,凉丝丝的寒意从脚底往上窜,可她心里却热乎乎的,想着多卖一碗豆腐花,就能多给知杏买一包奶粉,就能早点把家重新建起来。一开始,没什么人买她的豆腐花,路过的人只是看一眼就走了。素娥心里有点着急,双手紧紧攥着衣角,手心都出了汗。她看着桶里的豆腐花,心里想着要是卖不出去,明天就没钱买黄豆了,知杏就没奶粉喝了。
“姑娘,豆腐花怎么卖啊?” 一个老大娘走了过来,看着素娥和车斗里的孩子,眼里带着几分同情。素娥赶紧抬起头,脸上露出一个有些腼腆的笑容:“大娘,五毛钱一碗,您要一碗吗?刚做的,还热乎着呢。”老大娘点了点头,素娥小心翼翼地给她盛了一碗,还多放了点糖。老大娘尝了一口,笑着说:“姑娘,你这豆腐花做得不错,又嫩又甜。”她说完,还跟旁边路过的人推荐:“这姑娘的豆腐花好,大家尝尝!”得到夸奖,素娥心里乐开了花,也有了底气,吆喝的声音也大了起来。渐渐的,来买豆腐花的人多了起来,桶里的豆腐花很快就卖完了。收摊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素娥骑着三轮车往回走,虽然胳膊和腿都很疼,但是看着口袋里的钱,心里满是欢喜。她想着,今天能给知杏买一包奶粉,还能给娘买点鸡蛋补补身子。可没走多远,三轮车的链条突然断了。素娥一下子慌了,她赶紧把车停在路边,抱起车斗里的知杏,看着断了的链条,眼泪又忍不住掉了下来。这三轮车是借别人的,要是修不好,怎么跟人家交代啊?她蹲在路边,抱着知杏,急得直跺脚。路过的一个大叔看到她,停下来问她怎么了。素娥把情况跟大叔说了,大叔叹了口气说:“姑娘,你别急,我帮你看看。”大叔从车上拿出工具,帮素娥修起了链条。素娥在一旁帮忙递工具,心里满是感激,不停地跟大叔说谢谢。链条修好的时候,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素娥谢过大叔,推着三轮车继续往回走。一步一趋势生怕链条再断了。
从那以后,素娥每天都骑着三轮车去镇上卖豆腐花。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她从来没有间断过。下雨天,她就披着一块塑料布,把知杏裹在怀里,推着三轮车在雨里走,雨水打湿了她的衣服和头发,冻得她瑟瑟发抖,可她还是咬牙坚持着;冬天的时候,天特别冷,她的手和脚都冻得红肿,甚至裂了口子,每次洗碗、做豆腐花的时候,碰到水就钻心地疼,可她还是舍不得停下来。
有时候玉梅会找到娘家来,看到素娥累得直不起腰,还会冷嘲热讽几句:“逞什么能?一个女人家,带着个丫头片子在外头抛头露面,也不嫌丢人!要是昌业知道了,看他怎么说你!”素娥听了,只是默默地低下头,继续做自己的事。她知道跟玉梅争辩没用,只要能让知杏吃饱穿暖,能早点把家重新建起来,她受点委屈、受点累都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