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贬低的教育方式,主要是对孩子的身心进行攻击,大概有四种:
一、武力式的暴力教育
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传统教育中就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说法,也就是说家长以自己权威的方式,凭借暴力的手段教育孩子,以此达到定立规矩,改正错误的目的。
暴力手段对于孩子来说,由于身高体重的缘故,无法自我防护,会因此造成极大的身体伤害,已经涉及法律问题,所以,暴力的教育方式是被严厉禁止的。
二、语言式的暴力教育
语言暴力,通过责骂、贬低去打击孩子的教育方式。
通过贴负面标签来警示孩子的行为,希望以此能达到改过自新,并激励孩子上进的方法。
例如,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
你怎么这么懒,一点家务都不做!
你怎么这么傻,告诉你不要这样做,你就是不听!
就知道玩/就知道看电视/刷手机,学习一点都不用心!
你一点都不懂事,自私自利,都不知道父母的辛苦!
家长试图把所有孩子的行为都做出负面评价,全部扣到孩子头上,目的是让孩子明白自己有什么缺点和错误,并据此改正过来。这种教育方法,看起来对孩子肉体没有什么伤害,但对孩子心灵的伤害却更加厉害,造成孩子自卑、独立和叛逆。
三、唠唠叨叨,一直不停地说
这种教育,就是父母一见孩子就不停地督促、纠正、指点,总觉得孩子这做得不好,那做得不对。
”你要好好学习,争取好的成绩,考上好大学,出来找份好的工作。“
看到孩子做点什么事,就马不停蹄地围着说,“这不对,那个不能这样做!”语言上是指导的作用,但却束缚了孩子动手的体验,结果是什么都不愿意干了。
四、哭诉型(内疚)的教育
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无助和无奈,凭借痛苦绝望的姿态,不断地对孩子述说父母的付出、父母肩上的负担,有气无力地质问孩子”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学习就那么难吗?别人都可以做得好,你将来怎么办啊?”,“供你吃好的,穿好的,对得起我吗?”
不得不说,家长这种打击式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感到茫然和懵懂,更会刺痛孩子的心,“我不想怎么样啊?我是家里的负担,总会令爸爸妈妈难过!”
尽管没有打骂那么直接的伤害,但家长的话却是冰冷和刺骨,自己最信任,最亲近的人都因为自己而难过伤心,对孩子而言就是一种灾难。
对孩子的打击式教育,爸爸妈妈的初衷自然是希望孩子好,希望能够用这样刺激的方式来激励孩子前进。但它的表现,证明孩子处处都是错的,所有发生的问题归咎于孩子。家长通常没有想到,孩子在外面受到打击,身心疲惫和伤痕,多么想得到父母的安慰和理解,期待回家能得到一些安慰和宽容。但在家长的打击下,柔弱的孩子恐怕很难承受这些负面的信息,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做。
家里家外孩子的处境将变得极为艰难,连自己最信任的爸妈都不帮助自己,结果不仅仅是自暴自弃,更有甚者会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