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一套齐鲁书社1980年出版,1983年第二次印刷的《太平广记选》,很早以前读过。现在再读,似乎感受更深。
这套书由王汝涛主编,王汝涛、余润泽、赵炯、钱勋来四人选注,图文并茂,堪称书籍精品,而且当时的书籍,校对精严,全书无错漏,与今天的出版物比较,品质高下自不必说。就算书的前言,也值得反复阅读,因此前言,不但详尽交待了本书所编选的资料,来源于宋初太宗命编的古代小说总集《太平广记》,顺带详细介绍了《太平广记》这部著作,宋太宗命人编纂本书及《太平御览》两部巨著的缘由,而且罗列证据,指出《太平广记》此书,虽在宋代雕版成册,却并未刊印,致使本书在宋代反而无人知晓,直至明代谈恺,不知从何处偶然得到此书,便校补刻印,书乃得传。但因此书卷帙浩繁,书贾翻刻无利可图,印数似乎也不多,私人又无财力独立完成翻印工作。因此从明到清,我们后人所知的版本仅廖廖数种,而且深藏于大图书馆中,无缘于普通读者。
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先生讲授中国小说史,曾辑录了唐宋两代原曾单篇刊行的作品,出版《唐宋传奇集》,其中唐代部分,基本出自《太平广记》,此书始为研究我国文学史及小说史者所重视。其后,汪辟疆在鲁迅先生辑录的唐代作品基础上,增选了一部分《太平广记》中的作品,成《唐人小说》二卷。
但鲁迅及汪辟疆两先生辑录的唐人小说,一共才八十余篇,大量精品被遗弃,实属可惜。有鉴于此,本《太平广记选》则专从《太平广记》中选择未蒙鲁迅、汪辟疆二先生选录的小说,汇集成本书,意在作为二书之补充。
前言还考证了中国小说由来。小说之名,虽在古籍中出现甚早,东汉班固撰《汉书》,立《艺文志》时,就提到了“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议,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并开列了目录,共十五种,今已不传。但据目录推断,班固所言“小说”,非令人所指“小说”。至于两汉小说流传于今者,均为伪托。我们古代堪称为小说的作品,从魏晋以后才开始出现。
到了唐代,我国小说才逐渐发育成形,有了比较成熟的艺术技巧,从此,小说成了可以与诗歌、散文相抗颉的文学体裁之一。
这篇前言,堪称一篇论文,不但论证了中国小说史,而且详细说明了唐代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唐代小说繁荣兴盛的原因,从政治上、文化上、经济上及文学发展规律上,尤其从唐代市民社会出现,为士人提供了丰富的小说题材,唐代进士科的行卷、温卷制度,也推动了举子们进行小说创作。
据说,举子们向当世显达投献,依习惯,第一次以诗赋为主,称为行卷,第二次则是自己创作的小说,称为温卷。
当然,其中也有无行的举子,盗窃旁人的作品。唐代小说有个独特的现象,往往出现雷同的作品,有些故事,情节全同,仅主人公改了个名字。这显然是“文抄公”的“杰作”,而且这种情况,在其它朝代就很少见。如果明白了唐代写小说也是仕进的一块敲门砖这个背景,就不难理解这种“偷文”的现象。
另外,唐代几乎没有文字狱,例如宰相牛僧孺自己居然写了本小说集《玄怪录》,这种宰相带头写神怪小说的例子,在其它朝代从未曾见。而他的政敌李德裕一党,则有人冒牛僧孺之名写了《周秦行记》,对牛进行恶毒的政治陷害,但并收起到什么效果。这种开明的政治风气,也是唐代小说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本《太平广记选》所录入的作品,其所反映的时代,是中晚唐,即德宗贞元以后直至唐代灭亡的一段时期。这时,唐王朝已经走向衰败,政治上藩镇割据、牛李党争、宦官专权,经济上剥削加重,两极分化严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唐人小说中则必然对此有所表现和揭露,虽然唐人小说中,志怪类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但这也正是当时士子对现实失望后的真实反映。另外,唐人小说中,一些公认大奸大恶的权臣奸相,如卢杞、李林甫等,都成了神仙下凡或有仙骨之人,这也是个很有趣的现象,似乎所谓的神仙,在唐人眼中,形象不佳。
唐代士子热中现象很普遍,读书中举为求官,众多士人,为求一官半职,不顾一切地钻营,这在唐人小说中多有表现。举子如能中进士,只要无意外,一路平步青云,晚年基本都能做到清望官或拜相,但进士名额太少,于是能否中进士,就不是看各人才学,更非公平公正地择优录取。例如《太平广记》中,记载了名诗人杜牧中第的过程,是由于吴武陵的荐举,还记载了有关此事讨价还价的过程,吴武陵对主考官崔偃说:“请你取杜牧作状元。”崔偃说:“状元已经内定有人了。”“不然取他为第三名。”“也有人了。”“再不然取他为第五名,否则就算了。”于是杜牧以第五名及第。
唐人小说中,还有大量游侠作品。《史记·游侠列传》是最早的记游侠的作品,但唐代的游侠与司马迁笔下的游侠显然不是一回事。唐人小说中的游侠,大抵分为几类:一是为藩镇或高官作刺客的侠士,如著名的《聂隐娘》等,一类是为人解危济难,颇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味道,一类是异人,即拥有特殊技艺的剑士及武人,另外还有为报亲仇而暂时忍辱负重,一旦报完仇便远走高飞者。写得最好的游侠小说,则是以盗的形式对抗最高统治者及高官贵人的。
唐人小说,对后世影响巨大。宋人的话本小说,大多模仿唐人,故价值不大,而在唐人基础上推陈出新的,如《聊斋志异》,则取得了新的成就。
最后,前言还谈了本书选目与注解的情况。从这篇长达三十八页的前言来看,编者考证详实,选目及注解严谨,力求全面展示《太平广记》本来面目,显然编者非常用心,这也保证了本书的质量。